城鄉發展

今年適逢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創立五十週年,都研所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慶祝活動,敬邀師長、同學與關心都市及區域規劃事務的社會大眾,歡迎大家一同參與。

以下為活動內容簡介,有興趣的朋友,請點擊海報參閱活動內容。目前【大眾論壇:未來都市想像系列】已開放預約報名,其他活動也請持續鎖定粉絲專頁的最新消息喔!

---------------
【大眾論壇:未來都市想像系列】
大眾論壇報名網址:...

余紀忠基金會於18日舉辦「面對高齡社會 打造友善宜居城市」座談,現場邀請基金會余範英董事長、前國民健康署長邱淑媞主持,並邀請國發會副主委曾旭正、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經濟評論者馬凱、前立委曾巨威、國立陽明大學教授吳肖琪、元智大學老人福祉中心顧問伊佳奇、前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蘇錦霞與會座談,分別從中央、地方、財政、法律、社會文化層面討論高齡社會藍圖。以下收錄相關媒體報導。

專家:提早普及老的觀念

倪浩倫/台北報導...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於2016年從永續發展的角度開啟高齡化社會的討論,包括偏鄉農村老化問題、都市生活與交通等公共服務需考量高齡問題,在長照議題上也針對財源的問題作一探究,如年金與長照險的問題。本次座談將在先前的高齡化社會的討論基礎上持續深化觀念與論述。以高齡社會為軸心,從個人照護的有感體驗出發,分別從衛政、財政、經濟與社會、法律與社會文化等層面來建構高齡社會的未來藍圖。

一、緣起

根據內政部至2017年2月底的統計,...

編按:為促進國內發展,政府於開春之際提出擴大公共建設投資,除了原本提出的四大建設,近期又加碼第五項地方城鄉建設。以下收錄相關新聞報導作為持續觀察追蹤基礎。

前言:

氣候變遷下,人類文明挑戰接踵而來,世局變幻莫測、國事如麻,爭權奪利紛擾滋事仍不斷,面對千頭萬緒,基金會選擇做安內、整合與分擔的工作,整理改變中的大社會,談人與地的共生共處。林萬億及朱雲鵬都是重視社會分均現象不均,相繼由學而仕,首推社福政策多年的學者,今從人口結構、少子化老化、健康角度論政,再分擔社會如何找出口,從有多少錢能做多少事,到可轉化為大家分工、分擔,各位專家背景不一,都積極將多年經驗,彼此補強伸援,...

順應公民力量崛起的浪潮,柯文哲以「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為主軸,史無前例地完成了一場非典型的選戰並順利入主台北市政府。

「大橋町」經歷台北西區的歷史風華,町內保有半世紀以來的發展特色,這裡不僅有紅磚灰瓦建築,更可發現傳統的木造門窗,而房舍大多是一兩層樓的低矮建物,一幢幢比鄰相接;蜿蜒的小巷子四通八達,寬度僅有兩三個肩膀寬,居民之間關係密切,也彼此熟識。在繁華嘈雜的台北都市中,這裡仍保留濃濃人情味,一磚一瓦、一棟房子,甚至散布巷弄的植物,都充滿故事,這裡少了冰冷冷的水泥外牆,卻多了情感溫度。

在半年多時間裡,里長與專業人員協力合作,...

都市一直是作為鑑定發展的指標,在氣候變遷與後工業化的今天,資源必須有效利用,「韌性」已是未來都市發展應有的概念。未來的挑戰不同以往,必須改變固有想法,將現行的行動連接到未來發展。台灣歷經氣爆事件、都更爭議、地震水患及容受力等挑戰,面對新時代的創新經濟、智慧生活,都市治理課題將更加複雜,有系統的思考與合作是關鍵。

新北市在多年努力下已有「健康與永續城市」架構,也有效地逐步規劃與推動城市的願景,又如何面對一個未來永續城市必須承擔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