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發展

水利署長賴建信希望透過視訊會議,中央地方更加緊密合作應變,將災害影響降低至最小。

全球新增1.2億貧窮人口!超過1/5的5歲以下孩童發育不良;影響12.5億學生就學;危及16億人的工作;發展中國家債務顯著上升,這些人都是「新冠災民」。

氣候變遷,常見極端暴雨成災,立法院法制局本月提出「提高都市降雨容受力之研析」,建議都市計畫擬訂或檢討時宜導入都市暴雨管理概念,並修法規範都市道路於新建與整修時應增加透水設計。

為減少空汙,環保署104年起與經濟部合作推動老舊鍋爐改善補助,共列管鍋爐6621座,截至今年6月底共同出資14.3億元,合計改善鍋爐5770座,改善率達87%。

違法露營地就地合法、光電場開發破壞山坡地,恐在颱風季埋下環境隱憂。環團指出,通過開發申請的光電場商大舉砍伐林木、造成大面積土壤裸露。台灣生態學會理事王豫煌因此強調,主管單位應將相關潛在災害風險等資料掛網公開,讓民眾共同監督。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也呼籲,能源局應將公開水保計畫列為開發申請必要項目。

台灣上半年飽受罕見的50年來大旱之苦,中颱「烟花」步步進逼,氣象局指出將帶來致災性的雨量,整體侵襲期間累積雨量可能將達8-9百毫米,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特聘研究員、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許晃雄表示極端氣候已經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也指出現在政府要把握最後10年的時間,做好基礎工程建設以因應極端氣候的挑戰。

去年以來國內遭逢百年大旱,考量近年氣候變遷、枯旱風險大增,國發會表示,將加強產業投資所需供水優化,未來持續推動「產業穩定供水策略行動方案」計畫,針對各項開源、節流、調度、備援工作亦持續趕辦推動,預計至2024年,每日可增加82萬噸水源。

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在台中電廠內設置中部唯一的海水淡化機組,日供水1.5萬噸,因中部水情仍不穩定,已決定延長運作到8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