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發展

台灣上半年飽受罕見的50年來大旱之苦,中颱「烟花」步步進逼,氣象局指出將帶來致災性的雨量,整體侵襲期間累積雨量可能將達8-9百毫米,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特聘研究員、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許晃雄表示極端氣候已經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也指出現在政府要把握最後10年的時間,做好基礎工程建設以因應極端氣候的挑戰。

去年以來國內遭逢百年大旱,考量近年氣候變遷、枯旱風險大增,國發會表示,將加強產業投資所需供水優化,未來持續推動「產業穩定供水策略行動方案」計畫,針對各項開源、節流、調度、備援工作亦持續趕辦推動,預計至2024年,每日可增加82萬噸水源。

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在台中電廠內設置中部唯一的海水淡化機組,日供水1.5萬噸,因中部水情仍不穩定,已決定延長運作到8月中旬。

中國全國碳交易市場計畫,在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達成中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起步,也是中國啟動碳排放權線上交易市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之一。初期僅限3,000多家重點發電企業依據配額進行交易。

雖然防堵疫情是目前台灣當務之急,但是空污的問題也不能忽視,雲林六輕長期以來,被當地居民視為是空污主要來源,縣政府邀請專家和六輕代表,討論能源轉型問題,初步決定,六輕最慢要在4年內,停止使用燃煤轉成天然氣,不過要使用燃氣,就勢必得在雲林蓋天然氣接收站,為了避免像桃園三接引起的藻礁爭議,縣府要求六輕,不論是對於環境或是居民的安全,都一定要仔細評估。

高雄市捷運黃線連接亞洲新灣區、都會核心區、澄清湖以及鳳山、五甲、前鎮等,路線總長約22.91公里、設置23座車站,可與紅線、橘線、環狀輕軌及台鐵各增加2處軌道轉乘站點,合計軌道運輸轉乘點共19處。

政府推動淺山山坡地種電,第一個大規模案場選在屏東枋寮石頭營,達103公頃,由於當地保有二戰重要文化資產,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今天與在地團體呼籲政府,立即檢視現有案場生態文資衝擊,公開水土保持計畫,並重新檢討太陽能開發的區位選擇,讓綠電開發與生態、文化資產、地方發展能共存共榮。

雖然在疫情期間,成大社會科學院等單位仍透過線上方式,邀請全台各地的產官學研與NGO團體,昨天一起參與環境結盟論壇活動,希望未來能以更有效的方式,打擊破壞環境的犯罪行為,其中第4河川局提到最近因為各地垃圾焚化爐的年限紛紛到期、處理費用大增,使得很多垃圾都被倒在河川,需要環保單位從源頭管理做起才能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