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人權

立法院會上週五(10日)投票否決《憲法訴訟法》覆議案,預計今(13)日將覆議案咨文送交行政院、總統府。立院民進黨團表態將提釋憲或暫時處分,而行政院後續可能有3條救濟路徑,包含在法案生效前提預防性權力救濟,現在更傳出綠營思考由大法官自提暫時處分,不過藍白呼籲總統賴清德應該趕快補提大法官人選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距川普上任還有一周多時間,但他近來的發言引起全球不安,特別是他威脅丹麥放棄對格陵蘭島的控制權,否則將面臨高額關稅,看起來最為認真;德國和法國對此已作出回應。為何川普為要談這個話題?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是現在?

Meta執行長祖克柏日前宣布旗下的兩大社群平台臉書(FB)和Instagram(IG)將進行重大政策變革,並表達願協助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對抗審查過度的外國政府。對此, 歐盟 執委會發言人稱,平台與第3方合作事實查核是有效因應系統性風險的方式之一,歐盟會依法關注後續發展。

2024年進入尾聲,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局勢不斷升溫,美國與歐洲2024年重大事件餘波,比如俄烏戰爭、川普當選等影響,將在2025全球局勢中持續發酵,世界各國皆需在不穩定的環境中尋求政策平衡,才能應對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帶來的多重壓力。

2024年,台灣經歷重大社會與政治變局,也面臨內外環境的不確定性與挑戰。這些事件不僅反映出國內政策的深層結構性問題,也突顯台灣在全球政治、經濟脈絡中複雜的角色。回顧過去展望2025未來,促進政黨間合作、推動政策的延續性與可行性,將成為影響國家發展的關鍵課題,健全的公共政策與制度檢討,才有機會凝聚社會共識,在動盪中尋求穩定。

南韓國會14日以204張贊成票通過彈劾總統 尹錫悅 ,其中,執政的國民力量至少12人投下贊成。然而,黨內多數議員並不贊同韓東勳表態必須通過彈劾,他在黨內頓時失去威信,也面臨呼籲請辭的壓力。該案件送至憲法法院進行裁判,憲法法院16日上午召開首次大法官會議,擬訂定裁判準備期限及證據調查程序等。憲法法院前出現要求法院即刻裁定通過、以及為尹錫悅加油的兩派標語。

勞動部 昨天公布吳姓公務員之死第二次調查報告,一改上月首次調查報告稱無法證明勞動部勞發署北分署前署長 謝宜容 霸凌吳員,並稱謝在工作上的要求「目的良善」,最新報告認定謝霸凌吳,「吳員輕生與北分署前署長謝宜容當然有關聯」。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專訪,被問及若中國大陸武力攻台,是否承諾保衛台灣?川普對此並未鬆口。我國學者認為,對於台灣問題,美國始終維持戰略模糊,國安會前副秘書長楊永明更提醒,要避免成為中美兩強激烈競爭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