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財政

行政院會12日討論通過證券交易稅條例第2條之2、第12條修正草案, 延長現股當日沖銷交易證券交易稅稅率1.5‰(又稱當沖降稅措施)3年至2027年12月31日。 財政部政次李慶華表示,當沖降稅上路後,預估2025-2027年,每日交易量能可到4,000億至4,500億。

根據財政部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明細,114年度22個縣市合計總額4461.17億元。其中,台 北市 衝上707.02億元,依舊居冠,並首度分配超過700億元,新北市分到550.61億元居次,合計六都通知分配金額2907.44億元,占65.2%。其餘16縣市分到1553.73億元,占約34.8%。

財政為庶政之母。唯有穩固政府財源,才能確保民眾福祉與社會穩定;唯有良善財政管理,才能增進人民財富並促進經濟繁榮發展;唯有財政永續經營,才能永保國家與社稷安康。然不論是在財源、管理或永續的面向,健全財政必須結構於財政紀律之基礎。

在台灣的股市與房市熱絡時,我們時常聽到那是因為「台灣的錢淹腳目」之關係。「錢淹腳目」是甚麼意思?怎麼判斷?台灣是在那些時段錢淹腳目?它是如何造成的?有無負面的影響?若有,應如何處理?一連串的問題都值得討論。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今天表示,台灣受惠全球人工智慧(AI)發展,預期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4%,明年放緩到2.7%, 並提出3大下行風險,包含主要貿易夥伴經濟成長放緩、AI需求減弱與地緣政治風險等。

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飆高,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理監事會議前出重手。央行昨(21)日指出,總裁楊金龍在近十天內,已火速找來34家國銀與信合社聯合社總經理座談, 籲請各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共同改善信用資源過度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最晚9月6日前,全體銀行都得提出未來一年的「房貸降溫計畫」。

賴清德總統拍板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政府總支出將達到3.15兆元,這是2017年政府總支出1.93兆的1.63倍。 政府支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快速成長,我們的財政收入是否能夠支持?這些成長的支出是否會花在適當的地方?各縣市政府承擔了許多地方性公共事務,地方政府的收入是否得到合理的分配?這是財政紀律的問題,也有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的問題,賴政府必須嚴肅面對。

賴總統及新內閣上任後,隨即成立「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努力針對重大問題圖謀解決。然而對財政為「庶政之母」並未得到應有重視。尤其是當前財政存在一些怪現象,卻視而不見、鮮少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