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立法院 16日以表決方式三讀通過修正 NCC 組織法部分條文,限制NCC委員僅得連任一次;原案中被稱為「萬年條款」的「原任委員得於新任委員出缺或提名任命未得立法院同意時可延任」規定遭刪除,修正為如因立法院不同意或出缺致委員人數未達足額時,行政院長應該3個月補足提名。
執政者一旦對國家政策有影響力,就必須要有承擔責任的機制;而所成立的組織應當有法源依據,如此才受立法權、監察權的監督;特別是涉及國家層級政策,將影響龐大的政府預算與相關產業發展。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滿月之際,宣布在總統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健康台灣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三個委員會,並由他擔任召集人。這種欠缺法源的組織,引起社會廣泛的疑慮。
首先,就總統府的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恐與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簡稱國家永續會)」...
今年總統大選後,中華民國政府從一黨全面執政轉換成為「雙少數」,執政黨少數統治,在立法院也是少數黨,這個結構實際上為新政府、新國會取得了改正前非的機會,可在政黨新結構下糾正過往的不當作為與立法,改弦更張,進而建立新政。
有正確的知識不容易,因為社會上處處是道聽途說的流言。然而,有知識又能有勇氣,不屈從權力說出實話更加不容易,文天祥在正氣歌裡推崇兩位史官:「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就是這個道理。
哈佛大學校長蓋伊身陷反猶太爭議數周後,最近捲入論文抄襲醜聞;甫於去年七月上任的這位哈佛首位非裔校長、第二位女校長,二日宣布辭職,成為哈佛大學一六三六年成立以來任期最短的校長。
在「2050淨零排放」總目標的前提下,「臺灣碳權交易所」8月7日於高雄市開幕。交易所揭牌當天,總統、行政院長等政府首長雲集,共同見證台灣追隨國際腳步,正式將「碳排放權」轉化為商品,希望透過碳權交易,提供企業減少碳排放誘因,緩和地球日趨嚴重的暖化危機。
當代國際秩序的建立,舉凡安全、貿易、金融到人權、環境等,大抵皆以美國為首,其他已開發國家協力、發展中或後進國家跟隨之。這套常被詮釋為以民主與自由為核心價值的國際秩序,從冷戰時期沿用至今。儘管各種批評不斷,認為其過度向美國傾斜,制度不公,但在後冷戰單極權力結構的體系中,重塑國際秩序並非單一國家可輕易做到。而集五大南方國家的BRICS,無論人口、經濟規模、天然資源,在全球占比可觀,其動向也就備受矚目。
立法院三讀通過環境部組織法,特立設環境部,明定9大掌理事項,包括環境影響評估、環境檢驗測定、空氣品質及水體品質保護等,並設立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化學物質管理署、環境管理署,以及國家環境研究院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等4個次級機關。然 未納入山林水土等業務,僅附帶決議要求政務委員督導成立「自然資源整合治理小組」,環團直言,行政院多個橫向聯繫小組功能往往不彰,對整合不抱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