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跨國網路平台應否向新聞媒體付費,已在全球多國陸續立法並引發討論,朝野立委、學者和業界都呼籲政府介入,立委並點名公平會或將成立的數位發展部為主管機關並研議提出專法,政府高層昨表態,若要立相關法律,依行政院推出的第一階段組改中,在網際網路治理上,是規畫由國家通訊播委員會(NCC)負責管理。
行政院會25日拍板成立數位發展部,數位發展部將設立「數位政府司」、「資料治理司」、「產業發展司」、「綜合業務司」四個司,及下設新三級機關「資通安全署」。科技部則轉型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科技部長吳政忠昨(11)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科技部組改後,將命名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並建議行政院把數位發展部跟科技部的組改一起考量,科學園區也會留下,預計立法院這會期就會完成組改。
前言:
氣候變遷下,人類文明挑戰接踵而來,世局變幻莫測、國事如麻,爭權奪利紛擾滋事仍不斷,面對千頭萬緒,基金會選擇做安內、整合與分擔的工作,整理改變中的大社會,談人與地的共生共處。林萬億及朱雲鵬都是重視社會分均現象不均,相繼由學而仕,首推社福政策多年的學者,今從人口結構、少子化老化、健康角度論政,再分擔社會如何找出口,從有多少錢能做多少事,到可轉化為大家分工、分擔,各位專家背景不一,都積極將多年經驗,彼此補強伸援,...
臺灣在2002年制定通過了環境基本法,今年剛好是環境基本法通過的十週年。值此之時,中國大陸也在討論環境保護法的修正,並對這部法律的功能與定性有相當尖銳的辯論。
台灣大學法律系葉俊榮老師長年關心台灣政府組織改造和環境議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藉此次半年刊發行之機會,整理葉俊榮老師過去在專題演講及公開會議時,對於政府改造的看法及評論,由政府組織再造來談國家發展。
現在因應氣候變遷的對策口號化,節能減碳人人都能朗朗上口,但零零總總的節能減碳措施和「減量目標」完全對應不起來。
台灣當前所面臨的課題當中,氣候變遷絕對是個大課題。兩個理由可以支撐這種觀點。首先,台灣當前發展型態下,溫室氣體的排放仍然趨勢向上,而且沒有穩定下來或受到控管的跡象,台灣對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具有高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