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

歷經朝野表決大戰,立法院今天(12/12)三讀通過最低工資法,三讀條文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設最低工資審議會,於每年第3季召開會議,最低工資應參採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擬訂調整幅度;勞工與雇主議定的工資,不得低於最低工資,違反者最重可處雇主或事業單位新台幣150萬元。

主計總處30日公布111年「薪資中位數及分布統計」,由於極端高薪族群薪資快速成長,推升平均薪資,以致領不到平均薪資的上班族人數占比升至68.61%,再創新高,顯示中產階層與極端高薪族群的薪資差距,續呈擴大。

現代社會科技發達,多元價值抬頭,理論上處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應該比過去更加自在?但在許多新聞報導、社群媒體中,我們看到許多人對未來產生茫然,努力好像沒有回報,「決定躺平」的氛圍快速蔓延。你呢?你也想躺平嗎?曾經的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不平等篇。 年輕人對於不平等是什麼想法,性別、金錢又或是出生?!

依主計總處的資料,1982~2001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率為49.3%,2012~2021年已降至44.6%,而分配到營業盈餘的比重則由1982~1991年的30.7%,升至2012~2021年的34.2%,這個長期趨勢說明我國的第一次所得分配日趨不均,這是市場法則之下,逐利經濟所帶來的分配,在分享GDP果實這件事上,員工已愈來愈不如股東。

台灣貧富差距漸漸擴大,低薪環境壓得受薪階級喘不過氣。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25日在立法院備詢時,回應分配不均是政府責任大?還是企業責任大?朱澤民毫不猶豫說「政府責任大」,因此政府要加快採用各種財政及社會福利支出,改善所得分配。

「貧窮世襲」是兒少難題, 家扶基金會 統計,二○二二年近百分之十二的扶助家庭,上一代也是低收入等貧戶背景,代代複製貧窮。

副總統賴清德上週拋出補助私立大學學生學雜費每年2.5萬元,行政院長陳建仁再加碼,進一步推動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3.5萬元,拉近公私立大專學雜費的差距,並搭配對公私立大專經濟弱勢學生加碼補助1.5萬至2萬元、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以及精進就學貸款申貸及還款措施等三項配套措施,預算總計219億元,2024年2月實施。

勞動部將花費160億元輔導青年就業,迎戰低薪問題,規劃4年提升大專畢業後1年的平均薪資,從3.9萬元增至4.2萬元。不過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說,需透過引導來擴大青年對職場的想像;且他認為勞動部提出的平均工資3.9萬元是專科、學士、碩博士生薪水平均,太過簡化,無法反映真實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