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共二十大正在召開,國內四大工商團體陸續表態,將於二十大會議閉幕後規劃訪問中國大陸;聚焦主題將是「兩岸和平、經貿共榮」。
繼全國工業總會、三三會、全國商業總會後,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昨(17)日也表示,以企業立場一定希望兩岸和平,因此以民間力為兩岸多做溝通、交流,是應該做的事。
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日前透露,三三會將與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共同組團訪問大陸,現在國際情勢和緩、大陸防疫管控鬆綁、...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 節目《 60 分鐘》( 60 Minutes ),近期製作一系列台灣專題,由美國知名資深記者、 60 分鐘節目主持人史塔爾( Lesley Stahl )親自訪台製作,針對台海問題,訪問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壯闊台灣聯盟發起人吳怡農等人,並在台灣國慶日前後陸續播出。
十月十號為中華民國111年國慶,總統蔡英文以「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堅韌之島.韌性國家」為主題發表國慶演說,除感謝國民守住疫情,也針對日漸緊張的國際局勢,強調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下,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求雙方可接受的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
經濟衰退陰影席捲全球,央行總裁楊金龍27日在立院備詢時,面對「萬一短期內外資撤出1,000億美元」的提問,表示萬一出現大量資金撤離,將會採取外匯管制手段,引發市場震驚。對此,央行28日晚間發出新聞稿澄清,強調楊金龍當時的回應前提是立委提問的假設,且過去從未、未來也不會進行外匯管制。
美中台關係幾個月以來產生劇烈變化,美國總統拜登不只一次明確表達出兵護台的立場,近日甚至在聯合國大會發言,公開向世界談及台灣議題,表示美國致力維護台海和平,重申在兩岸問題上奉行一中政策,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這也是美國總統暌違 51 年,再次於聯合國大會提到台灣。
美國參議院院外交委員會 14 日即將審議《 2022 年台灣政策法案》( 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 ),外界認為此案是自 1979 年《台灣關係法》( Taiwan Relations Act )以來,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的調整」。此法案對台灣有何影響 ? 是走向國際的轉機,還是有可能導致另一個台海危機 ?
牽動中共政壇未來五年權力布局的中共20大時間敲定,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召開會議,決定於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中共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20大),並於10月9日先召開中共第19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19屆七中全會)。也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繼續第三任總書記的起點。
美國聯邦參議員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 R-TN)於25日深夜才剛抵台,《路透》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美國會持續供應台灣軍需品和砲彈,軍售消息最快9月宣布,象徵美國支持台灣不受北京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