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自小我就有機緣接近河,一條屬於自我的河,一方紫竹林邊,是在小學五年級搬到萬華大理街後與同學發掘的「聖地」。四十年前的淡水河,沿著小路是竹林,經穗子花灌木叢,往前去是一片地瓜田,河邊水中石塊有青苔,其間常見幾方可取圓滾滾的鵝卵石,時見小魚與蝌科穿梭,黃昏裡有紅蜻蜓飛舞。至今我依舊留戀在―幼時河的清風淨水…。
理德兒時也有一條河,這條大河是大漢溪。淡水河上游的大漢溪河波浪寬一可戲水游泳、可捉魚蝦,「摸蛤兼洗褲」的小時候的景象、...
時報文教基金會主辦的「面對公與義」已是第五場的大型研討會了。跨越二十一世紀之初,面對國家永續發展,我們辦了第一場「邁向公與義研討會」;面對政黨競爭、紛爭不斷,政策方向推動無力時,我們舉辦第二場「再造公與義的社會與理性空間研討會」;面對社會的差距不斷增加,我們舉辦了第三場研討會「建構宏觀包容分享的社會」。三次研討會皆屬綜合性公共議題,去年初基金會籌畫稅制研討會,深究社會上稅制不公現象層出不窮之因果。
今年二月中,基金會許董事、朱董事、...
在台灣邁入新世紀的進程中,金融改革一直是各項改革倡議中討論最久、步伐最慢、爭議最多、但也最為重要的議題。任何企業的採買、銷售、投資、避險、融通,在在有賴金融體系的支援與協助。因此,當金融體系不健全或欠缺效率時,其對應的實體交易自然也就難以活絡,種種經濟問題與困難也就會層出不窮。
一九九七年東南亞多國面臨金融風暴的衝擊,使這些國家的銀行與生產體系受到重創。台灣當時幸而經濟體質尚稱健全、外債比例並不高,故所受衝擊相對較小;...
稅制改革的問題一直是眾所關心,稅制改革如何造成社會資源的重分配、稅制改革對於產業發展的影響,以及稅改進程中所將遭遇的政治障礙等議題,都需要全面性的探究。今年初由許嘉棟董事提出,在財政困境的當前,基金會應正視稅改的問題以及稅制的公允性,有勞嘉棟兄與朱敬一董事、陳聽安教授、曾巨威教授策劃。
又台灣稅制的議題,由籌措財源、側重經濟發展、支持產業政策到正視機制的演變, 稅改的過去與未來已經過千百次的探討至今仍是意見分歧、障礙叢生、推動不易...
身為台灣第一位教育部環境保護法的公費留學生,研考會主委葉俊榮長期關注環境議題,自1992年由國科會選派赴里約參加「地球高峰會」開始,與政府推動永續工作結下不解之緣:1994年擔任行政院全球變遷政策指導小組委員、1997年擔任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永續會)委員,直到2002年接任國家永續會執行長,台大法律教授出身的葉俊榮以推動台灣永續發展為己任。以下是葉俊榮與《科學人》總編輯李家維的訪談紀要:
撰文/整理/鄭靜琪...
问题一: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载,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之时,正值袁世凯帝制运动期间,当时虽有“临时约法”规定对言论、出版、结社等的自由,但实际上袁世凯及其所控制的国会利用各种立法对此打压得很厉害,报刊数目有很大缩减,章士钊1914年创办的以政论为主的《甲寅》杂志就在该年被查禁,作为前《甲寅》的编辑,陈独秀怎样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申请创办《青年》,有没有收到当时主管出版机构的刁难?《青年》的撰稿人都有哪些?办刊的费用来源?...
壹、前言
自古以來,臺灣因為擁有傲人的海洋環境及資源,其發展歷程也與海洋息息相關。隨著對於海洋資源需求的擴張及科技進步,臺灣仰賴海洋的程度更高,用途也更多元。從傳統漁業捕撈及海洋運輸為主,擴大到各種不同的資源攫取型態。舉例來說,隨著技術進步使得人類能探勘更深海域的油礦、金屬礦及熱液礦,提升了礦產產量。人類也從海水提煉鹽、鎂、溴及鉀等化學元素,並成為冷卻用水及耐鹽植物灌溉用水。而海洋農牧技
...
政府當初的思維是人口控制,這部份也是我們做的最成功的地方,但用當初人口控制的想法出發反過來鼓勵生育,這都是從內部的角度來看,而不是由全球化,人口在國際上是流動的角度來看問題,以前人口學者愛講人口不只是量的問題也是質的問題,我最怕聽到質的問題這樣的提法,質是非常有爭議的,量的問題就是很明顯,質的問題不應該是好壞而是人口結構的問題,問題已經是發生了,我們被逼要作一種論述或思考。目前基礎調查與研究不夠,更坦白一點,背後的價值抉擇與論述還沒有被社會消化。...
返回議題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