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編者按: 遠東集團旗下化纖紡織、水泥事業在中國遭裁罰及追稅合計人民幣 4.74 億元,約新台幣 20 億元;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昨 (30) 日出席集團耶誕點燈晚會時,並未表達相關看法,但他以資深工業人的身分投書媒體,表達對兩岸關係及台灣產業經濟政策的憂慮。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今(1)日出席全球化講堂致詞時指出,「現在談三接」,對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所談的淨零碳排歷程來說「是落後了」。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1)日呼籲各金融機構董、總,從現在開始盤點並思考自身碳排量,以及投融資客戶的碳排量;他說「過度國防或聲色犬馬的產業,要做一些取捨抉擇」,面臨極端氣候變遷下的風險與商機,需從董事會高度,從策略上去發揮加強金融影響力。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為了避免貨幣政策落入「不是太遲,就是太猛」之陳痾,各國央行應盡早調整其貨幣政策,收回市場上之過剩資金,進而升息。

二百年來因工業革命帶動大量製造及人類生活消費習慣改變,導致碳排放長期累積,造成地球氣候變遷,且對下一代及未來帶來危機,要化解這危機,人人都需採取行動。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15日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2022年預算繳交國庫官息紅利預算報告,針對多位立委關注美國及國內通膨飆高,會不會「停滯性通膨」,他在第一時間堅決強調:「不會」,因為台灣跟美國不一樣,國內物流暢通,沒有塞港及供應鏈出問題,且「物價溫和上漲是健康的」。

編者按: 公投案上周六舉行首場辦論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提出,萊豬不是食安議題,而是臺灣重要國際經貿議題;此一發言引發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的不滿,認為萊豬就是食安議題,政府以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貿易規範包裝宣傳,是在欺騙國人。

編者按: COVID-19肆虐全球近兩年,對人類社會造成意想不到的衝擊,但同時也給了生技醫療與公衛體系一個絕佳的機會,能夠加速發展並反思利弊。台灣在疫情期間從一開始的防疫優等生,到今年五月爆發嚴重社區感染,我們又該如何審視自身公衛體系的不足,為可能與疫情共存的世代做準備呢?請看成大教授陳美霞的解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