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美國聯準會無預警釋出提早升息的鷹派訊息,投資人如驚弓之鳥,美國道瓊指數上周五大跌533.37點;對此,中央銀行示警,若聯準會政策提早轉向致全球金融情勢急遽緊縮,恐重演2013年國際資金撤離新興市場的「縮減恐慌」,不僅將造成國際金融市場震盪,更將進一步打擊新興經濟體。

綜合台港媒體報導,由於港府不發給簽證,台灣駐港人員無法赴任及續留,20日有7人離港返台,目前台灣駐港辦公室只剩7月底工作簽證才到期的經濟部駐港代表倪伯嘉。駐港人員20日返台,是因為港府近期發函要求在21日前離境。

編者按:COVID-19疫苗陸續到達台灣,接種順序成為民眾關心的焦點,政府如何制定接種順序、和歐美各國有何差異引起各界關注。近期有學者專家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和主要國家考量減少死病負擔,老人都列優先,但台灣將第二類對象「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官員」排在長者、長照機構人員之前,引發不少批評,到底疫苗如何排序才能符合公平,政府需要拿出數據取信於民。

國防部公告最新軍購決標案,我駐美軍事代表團已與美國在台協會簽署兩項軍購案合約,完成「遠程精準火力打擊系統」及「飛彈乙批」,兩案的金額合計達新台幣487億餘元。據悉,兩項軍售合約是美方去年宣布的岸置魚叉飛彈與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現簽約生效,代表進入履約階段。

美國在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將台灣、日本和南韓的科技供應商與中國大陸共同列為國家安全的「危險性風險」,突顯華府強化供應鏈自主的渴望。分析師和產業領袖表示,這項報告是對亞洲的供應商示警,亞洲的業者應該準備改變其長期策略。

美國參眾議員17日同步在參眾兩院重提「台灣防衛法案」,確保美國具有阻止中國入侵台灣,不會造成既成事實的能力。路透社報導,美國眾議院民主共和兩黨議員試圖促進美國對台灣的支持,以作為美國國會對中強硬措施的一部分。

編者按: 衛福部食藥署十日公布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標準,療效評估擬以「免疫橋接」方式佐證,「應檢附資料」則強調根據美國食藥局(FDA)相關規定制訂。此規定一出引發許多爭議,到底免疫橋接在國際上可不可行?目前國產疫苗若要通過國際認證的難點為何?以下為相關整理。

美國務院亞太助卿提名人康達出席國會聽證會表示,美台關係至關重要,他將進一步發展與民主夥伴台灣的強健關係,也會致力履行台灣關係法內義務,協助台灣自我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