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打亂節奏 北京不選邊保利益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東亞研究所主任黎安友日前於《外交政策》雜誌發表文章〈中國為何在烏克蘭議題上保持「和諧」?〉(Why China Threads the Needle on Ukraine),解釋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為何既不支持也不譴責俄羅斯總統普丁,又刻意與莫斯科保持距離?

黎安友解釋,答案藏在中國外交政策的首要原則:不信任美國。由於中國尋求成為亞洲的主導力量,作為戰略現實主義者,中國領導人一直認為美國會為了維持在亞洲的主導地位,進而反擊中國。

他稱,北京相信,中國仍在穩步前進,美國則陷入不可逆轉的衰落之中。然而,俄烏戰爭促使美國朝野形成罕見的共識、鞏固同盟體系,並導致美國認為自己與中俄的價值觀衝突和體制衝突,是生死之爭。戰爭還給美國一個藉口來施壓中國,並加強對台灣的防禦承諾。

他認為,中國的戰略重點是:避免做任何會打斷美國衰落進程的事情。北京認為,道德姿態是美國長期用來合法化其政治控制和軍事干預的手段,現在,華府想通過離間中俄來從俄烏戰爭中獲利。

但黎安友認為,北京不會落入這個圈套。儘管中俄在邊界、中亞影響力等許多問題上存有分歧,俄羅斯也因戰爭而降低實力。但除非普丁政權崩潰,否則即使是一個衰落的俄羅斯,也可以被中國用來抵抗美國霸權。中國不會放棄這個重要戰略夥伴。

然而,站到普丁一邊,會增加中國面臨的阻力,並減少接觸西方市場、資本和技術的機會。中國不希望被利用,而過早捲入與西方的對抗中。中國更願意讓歷史按照既定軌跡發展─中國逐漸崛起,美國逐漸衰落,而在此過程中,美國不要與中國脫鉤及對中國採取徹底的遏制政策。

黎安友稱,這些複雜的算計,解釋為何中國在言辭和行動上都採取中間立場。看著歐洲大戲上演,中國將繼續袖手旁觀,當一切塵埃落定時,中國則希望重新走上其重回亞洲巔峰的長征之路。

相關新聞

法國總統馬克宏今天展開對英國的國是訪問,下午在國會發表演說指出,歐洲必須在科技、經貿等領域加強投資和合作,強化自身實力,避免對美、...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日韓等14國關稅通知書,台灣不在其中,川普也簽下行政命令,將對等關稅暫緩期延長至8月1日,包括台灣在內多國獲得更多談判空間...
2025年7月3日,一個註定會被載入史冊的日子。美國眾議院以微弱優勢,戲劇性地通過了川普力推的3.4兆「大而美法案」,...
川普致函各國領導人,加劇貿易戰升級,日本、韓國面臨25%關稅 美國總統 川普 週一(7/7)開始,告知其貿易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