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外交

在2024年台灣舉行總統大選之後,諾魯隨即與我國斷交,並表示此舉是基於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案與一中原則,然而諾魯並沒有清楚的表示出「一中原則」的內涵。

上週六,台灣選民讓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三連勝,該黨宣稱,台灣已是事實上與中國不同的獨立政體,並且應該保持這種狀況。投票結果表明,台灣人民不把中國的不祥警告——讓危險的台獨主義者賴清德在大選中獲勝 可能引發戰爭 ——當回事。

知名軍事網站「全球軍力」(Global Fire Power, GFP)近日公布今(2024)年度全球軍力排行,我國今年排行第24,而中共去年對我台海的軍事干擾,規模和頻率皆創新高,促使多國重拾國防戰備、強化軍力的政策主張。

朝鮮與韓國兩國關係在近日出現大幅搖擺,雖然過去朝鮮將韓國視為「頭號敵對國」,威脅以核武器將其「消滅」,但仍與韓國持續進行對話,討論朝鮮半島統一議題。但日前(16日)朝鮮《勞動新聞》報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於「最高人民會議」上明確界定現今的南北韓關係,要求修改憲法、拆掉統一紀念碑等,路透社引述韓國軍方表示,週日(14日)朝鮮自平壤地區發射導彈,日本防衛省表示或許是高超音速導彈,此時美日韓三國一連舉行3天(14-17日)海上大型聯合軍演,嚇阻朝鮮及中國意味濃。

由於地緣政治緊張情勢不斷升級,全球各國持續增加武器支出,推動投資者對國防軍工行業的興趣。在短短兩年內,全球最大軍工企業的訂單量增長逾10%,尤其是包括烏克蘭衝突在內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

印度媒體《今日商業》(Business Today)24日報導,台灣雖然以獨立國家的方式運作,但北京卻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在俄羅斯出兵侵略烏克蘭之後,關於「中國可能對台動武」的猜測也越來越多。曾任印度儲備銀行(即印度中央銀行)總裁的知名經濟學家拉加恩指出,中國確實有可能對台灣採取行動,並且引起西方世界的一系列反應。

近日多艘商船航行至紅海水域時,遭到葉門胡塞武裝組織的攻擊 ,船舶運力因改道而額外消耗約20%,重新部署船隊以及空貨櫃也需要時間,增加了供應鏈進一步中斷的風險,全球供應鏈勢必將會亂套。

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 Hamas ) 10 月 7 日對以色列發動攻擊以來, 哈佛大學、賓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 MIT )等多所美國名校校園內發起「挺巴運動」,其中上述提及這 3 所大學更有學生公然喊出「種族滅絕猶太人」,引發全美社會議論。在輿論壓力下,賓州大學校長於 9 日宣布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