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在科技當道的臺灣,數位人文的角色反而更加重要。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在本質上具有相當程度的差異:多數自然科學實事求是便是,後驗的客觀指標諸多,對於人性的討論較少。人文科學裡面,充斥人性、道德等先驗概念,以及權衡、分配等邏輯。如何結合兩者,邁向智慧國家,是我國當前所需考慮的重要議題。

宏碁在一九七六年創立,距今已將近五十年前。當年宏碁看好微處理機(Microprocessor)將帶動二次工業革命,而華人已錯失第一次工業革命,希望這次不要再錯失機會,否則就是歷史的罪人,宏碁並以「微處理機的園丁」自許,積極推廣微處理機的應用。

根據經濟部16日所提的「我國電力能源配比執行現況與未來規劃」,將原訂2025年達成的太陽光電總量20GW目標,調整為2026年完成,而台積電在17日召開法說會,分析師關注台灣面臨缺電危機,台積電未來是否考慮使用核能作為電力來源。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則回應,政府已保證會提供足夠的電力支援,無論是來自核能發電廠,或綠電等其他來源。

 美國拉攏盟友共同封鎖中國晶片技術動作頻頻,繼荷蘭收緊管制後,最新傳出,美國和日本接近達成協議,擬於11月初美國總統大選前宣布對中國晶片技術出口限制措施,其中包括迫使非美國公司要獲得美方向中國銷售產品的許可證。

輝達自上周發布財報後,股價便不斷下挫,顯示投資人對於該公司的擔憂加深,雪上加霜的是,外媒3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司法部已向輝達以及一些第三方公司發出傳票,將會進一步調查輝達在AI運算領域是否違反反壟斷法。對於外媒上述報導,美國司法部和輝達的代表均拒絕置評。

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昨天在行政院 經濟發展 委員會顧問會議中指出,美國目前的政策討論都一分為二,導致所有人的思想被框住。劉表示台灣也有這種危險,他建議不要把任何議題框在親中或親美,要充分討論讓台灣強大的方法。

晶圓大廠台積電確定於8月20日,在德國德勒斯登舉行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動土典禮。計畫如期於2024年底前動工,並預計2027年量產。台積電證實此事,並表示ESMC將聚焦特殊製程,終端應用在車用、工控的22/28奈米製程為主。

三星電子周二宣布,日本人工智慧(AI) Preferred Networks(PFN)已委託三星電子生產AI應用晶片,將採用三星電子2奈米晶圓製程和先進晶片封裝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