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經濟學人21日發表專文指出,英特爾在半個世紀前是尖端科技的代名詞,也是 美國 技術與商業實力的象徵,如今不但跌出全球前15大晶片公司,幾乎也沒有供應任何人工智慧(AI)所需的先進晶片,淪為被補助與保護的目標。 美國若把希望全寄託在英特爾,恐反而削弱整體競爭力,因此應該放眼全球,並著手解決 台積電 等晶片製造商所面臨的挑戰。而台海局勢的穩定對台積電尤為重要,這點川普政府不應忽視。

川普政府頻釋出有意入股台積電 (2330) 的訊息,外界臆測,美國晶片法案政策恐溯及既往,以過往承諾補助換取入股,讓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陷入「完美風暴」。

盧特尼克19日接受美媒CNBC專訪時重申,美國須有在本土自製晶片的能力,且已獲白宮證實,川普政府打算以「晶片補貼換股權」方式,入股英特爾10%。路透報導進一步披露,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尋求以同樣模式,取得台積電、三星等晶片巨頭的股權,引發外界疑慮。

歷經美國總統川普要求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辭職、雙方會面又盡釋前嫌等戲劇性轉折後,美國財長貝森特證實,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外媒引述白宮官員與其他內情人士消息指出,川普政府正在洽談取得英特爾10%股權,此舉將讓美國政府成為英特爾的最大股東。

據多名熟悉談判進程的消息人士向彭博社透露,川普政府目前正與英特爾公司進行深度協商,研議向這家美國半導體巨頭注入大規模聯邦資金。此項潛在投資計畫的主要目標是加速推動美國本土半導體生產能力,同時重新啟動英特爾在俄亥俄州延宕多時的大型晶圓廠建設專案。

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最近與輝達(NVIDIA)及超微(AMD)達成的「15%抽成」協議,可能成為其他企業的「模板」。彭博資訊分析指出,輝達的「買路財」模式,為其他企業示範了規避美中貿易緊張、卻充滿變數的新路線。

圍繞美國輝達的人工智慧(AI)半導體,中國政府對「後門」的安全擔憂正在加強。輝達方面進行了反駁。與上屆川普政府時期美方以同樣理由排除中國華為時相比,攻守發生了逆轉。

華為昨(12)日發表AI推理創新技術─推理記憶數據管理器(UCM),這項突破性成果將通過多級快取顯著最佳化AI推理體驗與性價比,且有望降低中國大陸AI推理對高頻寬記憶體(HBM)技術的依賴,提升大陸AI大模型推理性能,打破美國封鎖大陸取得HBM的瓶頸,而華為也宣布該技術將9月正式開源(開放程式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