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表示,政府可鼓勵國內許多投入節水與再生水的標竿企業,如:台積電、友達、中鋼及奇美等,讓欲投入再生水產業的廠商參考,一同建立台灣再生水產業。

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台電規劃要填海造陸興建我國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四接)引發爭議。雖然台電強調,填海造陸面積已縮減1/3,但地方居民及環保團體仍質疑,台電未詳細評估替代方案,執意要活埋海洋生態,替海送終。

國內規模最大的曾文水庫,除了農業灌溉之外,也供應公共用水,但僅有台南溪北地區,政府斥資120億元,全力興建「曾文、南化聯通管」,要趕在2024年底前完工;啟用後,不僅曾文水庫可以挹注南化水庫,還能間接串連高屏攔河堰,必要時支援高雄用水。

2021年台灣遭逢「百年大旱」,台中、苗栗、北彰化歷經史上最長的限水危機。台灣明明降雨量豐沛,為什麼老是在缺水?這篇報導除了用數據呈現台灣水資源的「先天不足」,也帶大家面對另一個重要議題——台灣人用水用太多,而且水價太便宜了。

亞洲高山冰川融冰不停歇。英國科學家利用不同年代的衛星照片分析後發現,過去60年來喜馬拉雅山脈周遭的亞洲高山地區冰川持續在消退,甚至連過去少見融冰的區域,也不敵高山溫度提高帶來的威脅。科學家認為是夏季高溫及降雨改變造成。

曾文水庫經過5月底以來的幾波降雨後,蓄水量持續上升,至5日已突破2億9000萬立方公尺,成為目前全台蓄水量最高的水庫。

水情警報終於解除,不只全台水庫蓄水率顯著回升,清淤量也極為可觀,水利署表示,去年至今合計清淤共2551萬立方公尺,換算相當於清出5.5倍曾文水庫去年清淤量。

連日降雨,德基水庫今日水位上升至1366公尺,已達夏季水位規線,可支援夏季用電緊急發電,蓄水量達6505萬噸,蓄水率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