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微軟創辦人 比爾蓋茲 (Bill Gates)談到 氣候變遷 時表示,他自認是個「現實主義者」。這意味他承認世界已沒有機會,可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工業化前水準的攝氏1.5度內。
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締約方大會第十五屆會議(COP15)主席國中國周一(12月19號)宣布,最終達成了一項關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全球協議,試圖阻止對人類至關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及其資源的破壞。聯合國秘書長嚴厲批評人類已經成為“大規模滅絕性武器”,稱是時候與自然“締結和約”了。
林務局與國立台灣工藝研究展中心今於台北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中心,共同舉辦「2022年台灣竹論壇─Next Generation次世代竹論壇」,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除引進高效率竹材生產機具,也積極規畫國、公、私有林竹林經營並導入相關政策資源,預計明年1月起實施。
歐盟各國18日針對強化並擴大碳市場達成共識,排碳量交易將擴大到取暖與道路運輸部門,要求發電、鋼鐵等多種產業加速減少碳排量,並涵蓋船運業。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礦業法修法邁新進展,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15)日審查《礦業法》修正草案,將礦業法送出委員會。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資深會計師洪于婷今(15)指出, 歐盟 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於12月13日針對「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達成共識,相較於之前公布草案內容,本次協議內容包含:將適用範圍擴大到氫、特定前驅物(precursors)、部份間接排放和下游產品,且將碳邊境調整機制延至2023年10月1日起實施,新法也將遵循世界貿易組織(WTO)所制定之規範。
美國能源部可望今天宣布其研究人員已經在核融合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科學突破」,這項技術被認為可能為電力來源帶來變革。但專家認為,運用核融合來發電可能得再等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