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10日,加拿大蒙特婁的天氣一下子降到零下5度,冷冽寒風中,上百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與原住民代表、加拿大在地團體與居民匯聚在皇家山公園,他們朝著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屆大會(COP15)的會場前進,希望那些手握生物多樣性決策權的各國代表們可以聽到場外民眾的聲音——「Stop the Same」(改變現狀)、「Stop Ecocide」(不要生物滅絕)、「Justice for Our Future」(世代正義)。
國立中山大學9日舉辦「太平洋藍碳高峰會」,台灣6個太平洋邦交島嶼國家駐台大使與代表共襄盛舉,會中聚焦深海藍碳可封存二氧化碳數百年、緩解氣候變遷的效益。
攸關2050年淨零排放的「氣候變遷因應法」5月 通過立院初審 ,時隔近半年今(9日)首次黨團協商。場外則有多個環保團體於立法院門口舉布條抗議,提出民間六大訴求,呼籲儘速完成修法。不過協商進行三個多小時,「氣候法」爭議條文仍全數保留,外界關心的碳費議題也並未進入討論。
旱災經濟部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今天召開工作會報,評估台南累積降雨量異常少,且曾文、烏山頭水庫蓄水量低,因此決定嘉南地區明年一期稻作實施全面節水停灌,影響範圍1.9萬公頃,受影響者將給予補償及救助。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經濟部水利署與台灣美光合作,宣布將由台灣美光出資協助水利署辦理石門水庫清淤工作。
經濟部長王美花昨(8)日表示,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剛結束(COP27),儘管俄烏戰爭導致歐洲能源價格高漲且不足,甚至也讓部分國家重回使用石化燃料。但另一方面卻也讓各國檢討再生能源政策,體認到必須加速再生能源開發。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7 日抵達沙烏地阿拉伯,展開 4 天訪問行程,路透報導指出,中共代表團此行將與阿拉伯國家簽署數十項協議,包括能源、安全和投資領域,價值近 9000 億元新台幣。目前在俄烏戰爭與通膨影響下,美沙兩國因能源供應問題產生齟齬之際,習近平此訪外界預估三方間的關係,將有新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