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追蹤

內政部統計處24名公務員,加班7年串起全台上億筆資料,展開大數據分析應用的腦力激盪,第一戰就找到700位獨居老人,列入衛福部長照名單,現在還要用AI分析台電資料,留意長輩作息異常。

農業部與教育部共同推動「推動學校導入國產可溯源乳品專案實施計畫」政策,補助公立國小及附設幼兒園飲用國產鮮乳或保久乳,提供良好鈣質來源。可惜政策 9 月上路後亂象百出,包含 缺乏冷鏈運輸、收購價格過低 、 影響羊奶產業 、 累壞現場教師 ;對比日本營養午餐提供在地乳品,搭配食農教育的效果,恐有很大距離。

台灣因應 2025 年紐乳零關稅衝擊,農業部於今年 6 月 宣佈 ,補助學童每週喝兩次國產鮮乳,令人期待台灣鮮奶的食農教育就要開展...

人工智慧 (AI) 引發的科技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本文探討了AI對就業市場的影響,說明其在長短期的正負面影響,並透過國際比較探討勞工保障問題,點出我國相關立法工作仍有不足。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全台人老、屋老「雙老」現象持續惡化。內政部統計,全國僅65歲以上長者居住宅數已達75.7萬宅,不僅創歷史新高,近10年來更增38.2萬宅,增幅超過2倍,其中有57.2萬宅為獨居。

2017年,AI重返學研視野,直到2022年回歸產業,如今早成產官學研所重視之顯學。2018年,中華經濟研究院日本中心主任魏聰哲即評論:「 鼓勵產業導入運用AI機器人之後如沒有相應的產業人才轉型策略,則可能造成高階人才外流以及既有產業人才低薪化問題,但如能搭配各種人才轉型配套措施,則能形成人才價值創造能力與薪資同時提升的『人財共進化』良性循環。 」

2024台灣人工智慧年會 於本月27日至28日假中研院人社中心舉行(註1),以「百工百業用AI」為題探討AI技術應用、數據取用與管制,同時關注AI人才培育、數位轉型等議題 。開幕式更邀請到副總統蕭美琴致詞,她直言:「 在這個AI革命中,成敗在於我們是否能夠一起跟上時代。 」會議中產官學研專家主張重視AI實用、深入產業,本文彙整討論內容與相關報導,與讀者一同追蹤近期趨勢。

8月下旬,央行考量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偏高,要求銀行提出房貸改善計畫,引發民眾憂心銀行不給核撥房貸,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出面澄清絕無限貸令,財金部會更是緊急動員,會議接連召開,這波房貸荒因何而起,政府拿出何種對策,整理5大關鍵問答一次看。

剴剴遭保母姊妹凌虐而死案引發各界關注,但這不是單一個案,過去五年,台灣每年平均約有廿名未成年人在家內受虐致死,上萬名兒少受虐,社會各角落的兒虐案件常讓人看得怵目驚心,照顧者的身心狀況值得重視外,專家建議應加強前端預防。讓每一個跟兒童接觸的機構都能夠發揮雷達功能,落實早期發現、辨識及投入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