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銀髮安居專案 用AI救700位獨居老人
內政部統計處24名公務員,加班7年串起全台上億筆資料,展開大數據分析應用的腦力激盪,第一戰就找到700位獨居老人,列入衛福部長照名單,現在還要用AI分析台電資料,留意長輩作息異常。
大數據分析用電,找到需要照護的長者
走進內政部統計處辦公室,今年63歲的處長饒志堅,因為小兒麻痺,得拄著拐杖。饒志堅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推動「內政大數據連結應用專案計劃」,「銀髮安居2.0」專案已是第二期。「單一資料能做的有限,我要的是跨領域資料,像是把戶籍疊上房屋,或是把收入疊上醫病資料,」饒志堅滿頭白髮,眼神明亮。
銀髮安居第一階段,統計處運用機器學習,比對戶籍、建物、身心障礙、中低收入戶等1.5億筆跨領域資料後,篩選出全台千名獨居、行動不便,最需長照的長者。接著,由衛福部專員挨家挨戶訪查,發現名單中高達七成有長照需求,不僅全數納入長照清單,更幫助14位獨居長輩找到新的棲身之處。
今年6月新啟動的銀髮安居2.0計劃,統計處更與台電合作,在用戶同意之下,用AI分析台電每日2.4億筆智慧電表數據,建立獨居長者的用電作息模型。只要用電行為異常,8小時內就能發現。這一切來自饒志堅當初的堅持。
曾用數據找出最適合被假釋的犯人
2015年,饒志堅擔任法務部統計處副處長,與時任法務部高等檢察署統計室書記官、現為內政部統計處科長的賴威宇,首次嘗試用數據模型找出最適合被假釋的犯人。當時,團隊仔細分析犯人罪名、婚姻狀況、獄中表現等200多個變項、共30萬筆資料發現,影響假釋後再犯率的關鍵因素之一,竟然是在獄中,有沒有家人來探望。「沒有交叉比對,誰會想到是這個原因?」這次經驗,讓統計出身的饒志堅更相信,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與生命經歷。
IT技術領先的台灣,上億筆資料卻很人工
其實,對於只有24人的內政部統計處而言,整合全台各單位上億筆資料,並不容易。「一開始聽到要做跨領域資料,有點莫名其妙,」內政部統計處科長黃毓怡笑出聲。她解釋,整合多方資料、篩選出核心目標,並不是統計處人員熟悉的傳統統計。最讓統計處人員頭痛的,是各政府單位的資料品質參差不齊。
肉眼+AI清整,加班7年救到獨居長輩
負責全台地籍資料整合的統計處科長黃騰皜,7年來帶著職員們熬夜加班,從肉眼逐條比對、程式碼清整,到後期來訓練AI自動轉換地址,終於建立「地址識別碼」。銀髮安居專案就是利用地址識別碼,串聯各領域地籍資料,才能快速找出需要幫助的獨居長輩。「走了7年才深深感覺,我們在做很重要的事,」回想過去的努力,黃毓怡相當感動。
(摘自天下雜誌,原文網址: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2019)
延伸閱讀:
衛福部用機器模型找出長照風險個案並造冊
衛福部長照司日前提出衛福部因應超高齡社會挑戰的4大解方,包括以大數據分析找出潛在長照需求個案、發展階段式高齡照護科技應用,並強化高齡者社區安全防護與居家醫療、改善高齡者社區環境,如打造失智友善環境。衛福部也將透過政府出題、產業解題模式,來發展更多高齡科技應用。
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2023年3月6日於國家高齡科技產業策略會議中指出,衛福部提出4大方法來因應,包括以大數據分析找出潛在長照需求個案,也就是聯手內政部設計銀髮安居指數,以這個指數來預測潛在長照個案、進行造冊,此外也要發展階段式高齡照護科技應用,落實到長照實際場域中,並強化高齡者社區安全防護與居家醫療、改善高齡者社區環境,如提供更便利的交通工具和失智友善環境。除此之外,衛福部也將透過政府出題、產業解題模式,來發展更多高齡科技應用。
祝健芳指出,臺灣將於2026年進入超高齡社會,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醫療照護需求,行政院於2021年就發布高齡社會白皮書,要協助高齡者維持自立性和自主性,並將建置高齡友善及安全環境,納入5大政策目標之一。去年11月,行政院更頒布因應超高齡社會對策方案,要提高對長者的支援、打造友善社會環境,並於2023年展開計畫至2026年,預計投入近1,200億元。
而衛福部也提出4大措施,來因應超高齡社會挑戰。首先是以大數據分析找出潛在長照個案,透過機器學習(ML)模型分析關鍵參數,如個案健康、居住環境、經濟狀況和人力支援等變數,來找出可能需要長照服務的族群,並預測可能需要的服務。與此同時,衛福部也與內政部聯手,發展銀髮安居計畫、設計銀髮安居指數,這個指數包含6項指標,如行動健康、照顧人力、經濟與住宅狀況、環境便利性與安全性等,衛福部和內政部也將安居指數搭配ML來預測潛在長照需求個案,並用來產製長照風險個案造冊。
不只開發模型,祝健芳指出,團隊也將持續修正安居指數預測模型,甚至進一步根據不同地區特性,發展相應的模型,來更精準預測需求,讓各縣市進行訪視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