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大陸地方債危機問題迫在眉睫,讓北京已不得不好面對。據陸媒報導,過去一兩個月,大陸各地方政府已上報建制縣隱性債務風險化解試點方案。目前監管部門已初步批複方案及額度,特殊再融資債券或在下半年重啟發行,其額度約1.5萬億,可能涉及12個地方債務壓力比較大的省份和地區,包括天津、貴州、雲南、陝西、重慶等。
中國境內理財產品風波,難以成為雷曼 2.0
近期,中國房地產市場中,接連爆出以碧桂園、遠洋集團為主的違約消息,以及一系列理財產品違約兌付的問題,逐步讓市場擔憂中國狀況是否會向整個國際金融體系外溢?
繼碧桂園傳出債務清償困難後,又接連出現遠洋集團、 SOHO 等中國知名房地產開發商違約的消息,同時,中國最大民營財富管理公司「中植」集團,旗下中融信托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也爆出逾期無法兌付的問題,理財產品的購買者中,...
中國大陸經濟早就步入變局,現在則到了變局中複雜轉折關頭,其複雜表現之一是舉足不清、前景未明。這個時候來看兩篇文章,一篇是高端智庫的定調新作,面世半月來未有預想的熱捧,一篇是時過半年的舊作,也許是直言不諱,近期在經濟界廣傳熱議。
先看不熱反冷的大作,那是《經濟研究》智庫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8月初推出的研究報告:「2023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回顧與下半年經濟展望」。《經濟研究》是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刊,近年這份刊物辦起智庫,已確定「黨中央、...
若中國大陸經濟當真陷入困境,對其他國家有何意義?美國財長葉倫表示,中國大陸經濟減緩是美國經濟的「風險因素」之一,總統拜登也說是一顆「定時炸彈」。許多媒體報導都充斥「日本化」的說法,指稱中國大陸經濟就像30多年前的日本,可能從強勁成長與房市過熱,滑向多年的通縮。
彭博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憂慮實屬誇張,且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仍有緩衝力量提供支撐,「對美國經濟的衝擊有限」。在最差情況下,即中國大陸只採取低度的刺激措施,且經濟成長盤旋向下,...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長黃循財14日在紀念建國總理李光耀100歲誕辰的「重新創造命運」會議上,與美國CNN《環球公共廣場》節目主持人札卡利亞(Fareed Zakaria)進行對話。談到台海議題,黃循財說這個問題沒有簡單答案,新加坡希望各方保持克制、維持現狀;有人將台灣與烏克蘭相提並論,指烏克蘭的今天就是台灣的明天,也有人把台海問題視為民主與威權之間的意識形態較量。「這些都是危險的想法。」
中國大陸經濟有人說現在有三個看不懂,一是三市齊挫,原因何在看不懂;二是爆雷連連,官方不慍不火不出手,令人看不懂;三是調控政策取向爭議激烈,當局不作表態看不懂。
所謂三市齊挫,說的是大陸股市、樓市和人民幣匯市三個主要市場,都在下挫中,但與過去不同的,一是過去遇到經濟出現問題,會在數據上做點文章,今次各部門公布7月數據,大出市場意外,不論是海關總署的進出口數據,還是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數據,不只是大大不如市場預期,還都有陡變的走向,...
義大利國防部長克羅塞托7月30日接受媒體訪問時直言,該國4年前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協議是一項「臨時且糟糕」的決定,因為它己乎對提振義大利出口沒有用處。對此,大陸官媒環球時報31日刊出社評批評克羅塞托對雙方經濟開砲不合時宜,也直指背後有「美國因素」在作用,認為義大利受到美方的施壓脅迫,並呼籲義大利要能有自己的政治智慧與外交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