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會議先後召開,大陸經濟界還沒忙完中共三中全會的決定分析,又在政治局會議公告中找新意。在紛紜而至的解讀潮中,有觀點認為兩會對天下大勢,論得前所未有精簡。經濟界開始關注大勢新解,如「新一輪內外失衡」論。
由標準普爾全球公司和中國經濟媒體財新網計算的七月份中國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2.1,而6月份為51.2。法新社指出,服務行業對亞洲巨人來說至關重要,該行業繼續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這一指數高於 50點 表明經濟活動增加,低於 50 則表明經濟活動萎縮。
大陸全國31省經濟「半年報」日前均已出爐,16個省增速跑贏大陸全國水準。廣東也「勇挑大樑」,生產總值6兆5242.5億元(人民幣,下同),穩居大陸第一。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生產總值25.5兆元,占大陸全國經濟總量41.6%,扮演好經濟「火車頭」角色。
中共 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以來,內外各方對這次會議有各式各樣的判讀,其中既有因應中國經濟下行,對會議可能帶來經濟政策之變有高度的關注;又有強調「深化改革」為大旗、走「中國式現代化」為道路、帶出國家治理體系之變的關注,甚至還因會議文件定下一些時間點,有關於權力起承轉合的猜測。但今次會議的大背景和大關注,當事者和局外人都輕輕放下的,...
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疑因錯誤解讀中共20屆三中全會決定中的公私營經濟體制表述,似遭中國當局全網禁言。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昨天發表文章,直指20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內涵包括「公有制為主體」,且寫入憲法及黨章,形同打臉胡錫進。
大陸製造業活動連續3個月陷入收縮,大陸統計局31日公布,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9.4,比6月略降0.1個百分點,符合預期。香港信報報導,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0.5,比6月升0.4個百分點;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4和46.7,比6月下降0.4和0.7個百分點。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審議《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7月18日下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罕見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以往會議地點通常爲京西賓館)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透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和全會公報,習近平總書記發表講話。全會公報倒數第8段至第5段具體部署了下半年工作任務,內容應來自習近平的講話摘要。當天下午,新華社受權發佈全會公報,21日下午又受權發佈全會《決定》。梳理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大致有四個定心丸、八個亮點、四個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