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內需弱 8月經濟數據走低

經濟成長動能流失、景氣持續低迷下,大陸14日公布的8月份消費、工業、投資、房地產等經濟數據持續放緩,不僅遜於預期且較7月下挫。專家表示,「金九銀十」旺季前夕,大陸經濟增長放緩將進一步惡化,若要走出通縮壓力,需有更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措施。
綜合外媒報導,大陸統計局14日公布多項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大陸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2.1%,低於預期的2.5%,也較7月的2.7%放緩0.6個百分點。受到消費降級的影響,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年增3.3%,但汽車類零售額年減7.3%,代表奢侈品的金銀珠寶類零售額年減12%。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較也7月放緩0.6個百分點至4.5%,低於預期的4.8%,創下3月以來的最低增速。今年前8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年增3.4%,創年內最低增速,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年減0.2%。8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創半年高位。
另據大陸商務部14日下午披露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大陸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36,968家,年增11.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人民幣(下同)5,801.9億元,年減31.5%,降幅較前7個月的29.6%擴大。對此,大陸統計局發言人劉愛華表示,當月高溫天氣和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持續對經濟活動造成影響,國內需求不足問題還在顯現,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部分行業企業的經營還面臨困難。未來隨著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實見效,尤其是進入「金九銀十」生產旺季後,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等總體經濟景氣指數將可望逐步回升。
瑞士嘉盛銀行新興市場經濟師兼策略師Mali Chivakul表示,在全球經濟放緩下,大陸的出口增長動力難以持續,製造業亦供過於求。目前對大陸最大的憂慮是陷入通縮周期,大陸要有更多需求端的刺激,不能預期單靠以舊換新措施就可扭轉弱勢的內需。
澳盛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Raymond Yeung表示,8月份數據基本上排除大陸今年實現5%增長目標可能性,除非最高領導層願意推火箭砲式的刺激計劃。
延伸閱讀1:
GDP增長5%目標恐落空 投行紛紛下調中國經濟預測
大陸投資、消費、外銷「三頭馬車」數據遠傾於預期,多家華爾街大行下調中國大陸經濟增速預測。據彭博社報導,高盛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從4.9%下調至4.7%,反映財政刺激滯後,維持中國明年增長預測在4.3%不變。該行認為,中國今年全年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落空風險正在上升,因此加碼需求側刺激措施的緊迫性也在增加。
摩根士丹利也調低中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測至4.6%,此前預測為4.8%,同時將中國明年增長預測從4.5%下調至4.2%。大摩稱,債務、通縮循環惡化的影響,可能在9至12月份蓋過潛在的寬鬆措施,並預計大陸政策利率將下調20個基點。
花旗則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測從4.8%下調至4.7%,因8月經濟活動數據遜預期且需求令人擔憂,而需求放緩將愈來愈多地影響供應側,並削弱產出。花旗同時把明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從4.5%下調至4.2%。該行預計,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三季和第四季分別按年增長4.5%和4.4%,並預料今年內利率將下調10至20個基點。
大陸國家統計局上周六公布,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4.5%,增速為近五個月來最慢,且連續第四個月放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升2.1%,今年前八個月固定資產投資更創年內最低增速的3.4%,前述數據全部都遜於市場預期。國統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坦言,房地產市場仍在調整,下一步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深入挖掘內需潛力。
延伸閱讀2:
陸9~10月有望再寬鬆 近期降準機率大
大陸內外需出現「外強內弱」明顯。多家券商分析,內需偏弱的局面或加劇逆週期政策調整緊迫性,9~10月寬鬆政策有望加碼,並推估近期降準機率將大於降息。
大陸8月投資和消費數據皆放緩且遜於預期,僅出口年增回升。即便在暑期消費旺季,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2.1%,較7月的2.7%放緩0.6個百分點,前8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年增3.4%,較7月回落並低於預期。
大陸華泰證券15日公布報告,從消費品項來看,汽車及房市消費仍在較弱區間,僅手機及家電因「以舊換新」政策稍有提振。投資方面,房地產和基建投資續弱,整體內需動能不足。為確保可實現全年5%左右經濟增長目標,預估9~10月官方將再加碼寬鬆政策。
中金公司指出,8月宏觀與金融數據皆反映需求亟待改善。要提振內需動能,一方面取決於消費品以舊換新、政府債券發行、專案建設等現有政策逐步收效,另還需新政策加碼,尤其是財政政策拉力。此外,8月廣義貨幣總計數(M2)年增仍維持在年內低點的6.3%,加上8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年增小幅回落,代表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