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朝太平洋試射洲際飛彈 專家分析對美傳遞訊號
中國昨天朝太平洋試射洲際彈道飛彈,距離上次朝太平洋方向試射已間隔44年。戰略學者分析,中國藉此對美國傳達具有核報復能力,且展現一旦台海發生戰事,有能力拒止美軍介入。
可搭載核子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艦以及戰略轟炸機被視為「核三位一體」;國防院副研究員舒孝煌指出,中國間隔44年再度朝太平洋試射洲際彈道飛彈,意在美國。
舒孝煌表示,美國透過在印太地區持續的軍事部署,已讓中國有所壓力,所以中國與俄羅斯加強結盟,近期不斷進行聯合軍演,而在大國競爭時代,需要提升戰略嚇阻能力,才能平起平坐,因此中國目標仍是強化核嚇阻能力,要直接跟美國對抗。
舒孝煌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從去年起歷經一系列重整,多位領導幹部被免職,外界也在觀察火箭軍戰力是否受到影響,中國透過昨天的試射,對外界傳遞宣示戰力恢復,沒有受到清洗的影響,具有一定程度戰略嚇阻能力。
淡江大學整合戰略與科技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太源分析,根據中方所發布的照片,研判試射彈種可能是東風31AG,射程接近1萬2000公里,而中國現有的東風41、巨浪3型洲際彈道飛彈的射程在1萬3500公里以上,可以直接攻擊美國東岸,因此中國此次的試射是在向美國傳遞具有核報復能力,並展現若台海戰事美國欲介入,解放軍有能力拒止美軍介入。
楊太源說明,俄烏戰爭持續進行,西方國家鬆綁援助烏克蘭武器攻擊俄羅斯本土的限制,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已警告,若遭到常規飛彈攻擊,可能會動用核武,中國此時朝太平洋試射洲際彈道飛彈,有可能也是在策應俄羅斯,要歐美國家不要介入俄烏戰爭過深。
延伸閱讀:
北京試射導彈 畫美中競爭紅線
都忍了四十四年,中國為啥忍不住了要去發射洲際導彈呢?
這真是一個大哉問!現在大陸眼下並沒有真實的戰爭威脅,經濟就算有點荊棘也還算穩當,內部更沒什麼顛覆反黨活動;中秋剛過,一片河清海晏、兆民昇平,發射導彈不是把金小胖的絕活也搶走了?
然而形勢並不像表面安穩,恰恰相反,中國的安全環境是有極深隱患的。美國正在準備換屆,在美國的意識裡,未來的十年就是美國霸業的存亡之秋,它若輸了,好日子就過完了,以後就只能跟在中國的後頭,按時令節慶向大哥問安!所以下一任總統以及下下一任總統的使命,就是徹底拿捏中國,使出一切手段,將中國擊垮。
在這個情境底下,北京決定射出一枚其實可以直抵美國西岸的東風導彈,讓下一任的美國總統在當選之前就能清醒地認知到:要對付中國,再下三濫的手段都可以使,只有核攻擊是例外。
這就是這枚洲際導彈所釋放的最清晰、也最單一的訊息。北京亮出的劍是告訴全世界:中國的導彈,以現在僅有的五百枚左右的核彈頭數量,可能不能管飽,但既能管遠、更能管準,每一次發射都能精準抵達所設定的城市,而由於射速極快,也沒有攔截的可能。
可以這麼說,這次的試射,就是北京首次試圖去塑造、控管下一階段美中競爭的規則。即在不涉及核戰爭的前提下,美中正式進入熾熱化的終極決賽。
在這一前提之下,盡管北京並不希望,它也必須假設,中國極可能與美國本身或其盟友、或代理人,進行一場熱戰,就像如今俄羅斯已經在烏克蘭的領土上,甚至是自己的國土上,與美國、北約打一場代理人戰爭。
俄烏戰爭的啟示是:中國的南海、台海之戰隨時可能打響。當西方的力量決定將戰略形勢壓迫到敵人的門口時,那個被選定的敵人就必須出門應戰。就像普亭別無選擇地必須出戰,當形勢已是千鈞一髮,習近平也沒有說不的權利。
但反過來說,試射洲際導彈的用心反而是非戰的、避戰的。也就是藉由展示一種卓越的戰爭能力,讓對手自始就決定放棄戰爭、放棄藉由軍事手段達到其政治與經濟目的的任何念頭。
所以,1980年5月18日鄧小平決定試射以「遠程運載火箭」為名義的東風5導彈的44年後,習近平決定再試射東風導彈,並且用一支巨大的喇叭,亦即用它十分有效的宣傳系統,毫不遲疑地公諸於世。而無論是鄧小平或習近平,無論是以火箭去掩飾或直接昭告天下,兩者的目的都是一樣的。
而深度理解了這一試射的戰略思維後,台灣即應領悟,其所身處的這一島嶼,就是可能被美國用來引戰的一副終極籌碼。美國如今已經在鋪陳的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不涉台灣歸屬與地位的理論,其實就是為台灣備妥的一汪深淵。
而如果台灣不想陷入戰火,就必須聰明地掙脫美國在我們身上寫好的戰爭密碼,從現實中去思索並找尋出路,與北京籌謀解決政治僵局之道,而不是愚昧地跳進美國的戰爭棋盤,甘心如飴地去作帝國爭霸的灰燼。
(聯合報主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