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恢復倒數!外媒曝「4國」可望與美達協議
美國正與四個國家接近達成協議,名單中包括台灣、南韓、越南跟印尼
距離美國總統川普恢復對等關稅政策的最後期限只剩不到10天,許多國家正緊急與美方協商,希望能在7月9日之前達成協議,避免被課徵更高的進口稅率。不過,儘管看似進展熱絡,外界普遍認為這波談判結果,恐怕難以達成川普原先承諾的「全面貿易改革」目標。與此同時,外媒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美國正與四個國家接近達成協議,名單中包括台灣、南韓、越南跟印尼。
90天談成90個協議恐打折
川普在今年4月宣布對多數貿易夥伴暫時停止實施新一輪高關稅,給予90天的談判期,當時還誇下海口要在這段時間內與90個國家達成協議。但現在只剩10天,根據白宮顧問說法,最多可能只有十幾個協議能在期限內敲定,進度明顯落後。
就目前看來,這些協議多半只是「框架性」協議,也就是先談大方向,許多具體細節還要之後再慢慢討論。像是美國之前與英國達成的協議,英方原本期待鋼鐵、鋁材的關稅可以取消,結果美方只是承諾未來「考慮」改為配額制;與中國的協議也類似,川普宣稱中國會恢復出口稀土,但至今進展有限。
台灣、印尼有望先過關 南韓、越南也在名單上
綜合外媒報導,美方目前與台灣、印尼的談判進展順利,有望在期限前完成協議;南韓與越南也可能跟進。印度方面,美方也釋出樂觀訊號,雙方正在華盛頓密集談判。
行政院經貿辦29日發布新聞稿指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團訪華府進行實體磋商後,雙方均認為取得建設性進展,並期待取得互利共贏結果。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他們的策略是先和幾個主要經濟體談妥「前10筆大交易」,再讓其他國家跟進。這樣的談判節奏,顯示亞洲地區將會是這波協議的重點。
儘管白宮強調談判還在進行,但川普個人的發言常讓市場捉摸不定。例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原本表示,只要是「善意談判」的國家,即使沒在期限內完成,也可能維持10%的協商期稅率;但川普幾小時後就改口,表示他有權隨時提高關稅,「直接發信給各國,通知你們得繳25%。」
川普甚至宣布,因不滿加拿大的數位稅政策,終止雙邊貿易談判,並威脅一周內開徵新關稅。這樣朝令夕改的作風,也讓其他國家神經緊繃,不知道下一個被盯上的會是誰。
市場戲稱「TACO現象」:川普總會退縮?
這種用關稅威脅迫使對方讓步、最後又退一步的談判風格,在金融市場上已被戲稱為「TACO」,意思是「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川普總會退縮)。雖然這種策略有時能換來短期讓步,但長期下來,卻讓企業和投資人越來越不安,因為根本無法預測政策走向。
目前美國也還有一些貿易調查正在進行,包括對半導體、藥品、飛機等產業是否會實施新關稅都還沒定案,也讓許多國家遲遲不敢簽字,擔心「剛談完這邊,下一波打過來」。
法律戰也在上演 關稅是否合法還有變數
除了談判,川普用來祭出高關稅的「緊急經濟權力法」本身也正在法院接受挑戰。美國國際貿易法院5月裁定,多數關稅是非法的,雖然目前還能暫時維持執行,但上訴案預計7月底開庭,屆時判決結果也可能對整個政策方向產生影響。
此外,川普一直把貿易政策當作主打政績,強調要降低貿易赤字、扶植國內製造業。但根據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6月初的民調,有高達57%的選民不滿他處理貿易的方式。顯示這種「談判式領導」雖聲量十足,卻未必能轉化為實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