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7月15日啟動今年首度降準,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率0.5個百分點,預計投放約1兆元(人民幣,下同)資金入市。大陸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這次降準對經濟是利多,但改變的是經濟斜率、不改變方向,分析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經濟將會逐季下滑。但他認為未來半年、1年的貨幣寬鬆窗口已經打開,就未來的股市、債市、資本市場而言不至於悲觀、甚至是樂觀,在監管方面仍趨嚴。

加拿大與韓國央行相繼召開最新決策例會,儘管利率按兵不動,但已在準備寬鬆退場。加國央行周三重申,經濟未完全復甦前不會升息,但每周購債規模縮減至20億加元。韓國央行周四則表示,計劃讓寬鬆措施有秩序退場,分析師預估最快第四季就會升息。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國際社會未能做出真正全球性的抗疫應對,這意味著,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同樣無法採取共同行動。

《經濟日報》外媒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半年來,在人權等領域擴大對中國大陸施壓,對陸政策也維持強硬立場,表明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將持續升高。

中美正積極推動兩國元首會晤。傳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7月底將訪問中國,為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0月羅馬G20峰會上見面做進行先遣磋商。

《工商時報》報導,美國拜登政府正加大對中國侵犯新疆人權議題的制裁力度,美國國務院多個部門13日更新新疆供應鏈商業警示,用法律來要求美國企業退出新疆供應鏈以及相關投資。

華府以侵犯新疆地區人權為由對北京祭出新制裁,周三(14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新法案,將全面禁止中國新疆地區的產品進口。美國政府主張,北京當局正在對維吾爾族和其他穆斯林族群進行種族滅絕罪行。

外媒報導,據消息人士透露,美國財長葉倫和同僚並未計劃重啟與中國大陸的定期經濟對話,延續前總統川普暫停這項會談的做法。前總統布希和歐巴馬在主政期間皆主導這個雙邊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