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對陸政策維持強硬 美中緊張難降溫

《經濟日報》外媒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半年來,在人權等領域擴大對中國大陸施壓,對陸政策也維持強硬立場,表明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將持續升高。

美國近來的對陸行動包括像美國企業警告在香港的經營風險升高、對新疆地區實施新的進口管制,並且聯合盟友圍堵中國大陸、以替代協議制衡大陸勢力,彰顯拜登迄今的對陸政策大致仍是「川規拜隨」-維持川普政府時期的對抗做法。

這讓原本期待拜登對陸政策將趨緩和的人,大感意外。TCW集團新興市場董事總經理David Loevinger說,拜登政府領導下的美國,顯然將延續川普政府時期以及之前的趨勢。

美中繼續對抗

中國大陸在經歷川普時代的風浪後,可能也期望拜登政府的做法會有所不同。但美國政府官員指出,拜登政府的對陸戰略,是在回應北京一連串咄咄逼人的行動,目前的挑戰是讓美中關係保持「競爭」,而非「對抗」。

不過,從美中最近的「交手」領域來看,要實現這個目標相當困難。北京高層迄今都排除攜手調查新冠病毒來源的可能性,而且持續武嚇台灣、打壓香港自由,新疆人權問題也揮之不去,最近在滴滴出行於美國掛牌上市後,還對滴滴展開網路安全審查,重創西方投資人。

拜登政府也持續遊說其他政府避免採用華為的5G設備,也未取消川普政府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的進口關稅,並且近一步管制對陸的柯寄出口

對中國大陸官員而言,美國才是挑釁的一方,目的是要阻擋中國大陸崛起,而且也該強硬反擊。

這些發展也讓一些公司和國家意識到,可能會無法同時在美中兩國經商,若長此以往,終將面臨「選邊站」艱難選擇。

企業終將成為夾心餅乾

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本月底將出訪北京,美國官員期望會談氣氛能比上次的阿拉斯加會談溫和一些,但也不預期雙方會出現重大改善,特別是考慮到美中未來幾年仍會在一些問題起衝突。

拜登上任後,甚至還沒和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親自會面過,官員們也不確定兩人在10月於羅馬登場的20國集團(G20)峰會,有多少互動。

相關新聞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川普以 IEEPA「緊急狀態」對全球加徵關稅,引發濫權爭議。學者指出貿易逆差屬長期可預期現象,不符 IEEPA 要求,...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近日發布《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對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進展發出嚴峻警告。...
在全球地緣政治局勢變動與美國推動半導體供應鏈本土化的背景下,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大廠紛紛赴美設廠,帶動相關供應鏈業者在美國形成產業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