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預算與分配公義

台灣所得分配日益惡化,租稅雖非改善所得分配唯一或最後工具,卻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背景說明

賦稅改革是近年來廣受各界關注的議題之一,惟其改革進程,一直是議論最多,卻是落實最少的一項改革工程。其間因素盤根錯節,有源於稅制本身設計不當者、有源於特定歷史條件者、有源於特定社會團體抗拒者、更有源於主政者的諸多政治考量等,在這些林林總總因素干擾下,台灣稅改工程,始終跨不出大步。

近年來,政府雖陸續推出租稅改革措施,但都未能消除長久以來租稅制度扭曲不公的現象,包括:租稅負擔過度向薪資所得者傾斜,勤勞工作者涓滴歸公,成為稅收最主要來源,其它所得卻輕稅或可以各種方式避稅;租稅負擔偏低,政府面對龐大赤字,不得不擴大舉債規模,形成世代不公義。

活動照片

  • 左起陳添枝、劉兆漢、劉遵義、余範英、何志欽、葉萬安

    左起陳添枝、劉兆漢、劉遵義、余範英、何志欽、葉萬安

  • 左起胡勝正、何志欽

    左起胡勝正、何志欽

  • 華而誠

    華而誠

  •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

  • 2015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 左起何志欽、余範英、華而誠、葉萬安

    左起何志欽、余範英、華而誠、葉萬安

  •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余範英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余範英

相關文章

從1980年代以來,世界上有兩個趨勢在平行地進行,一個是全球化,另一是所得分配不均度的提高;二者皆與自由經濟學派的興起有關,英國的柴契爾首相和美國的雷根總統,則是此陣營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世界不斷地往自由經濟體制的資本主義方向走:在國家外部,貿易走向自由化,而在國家內部,政府重分配的角色被削弱,所得稅率大幅降低。這兩個趨勢演進了近40年,現在已經產生重大的問題和反思。

自今(2018)年初,美國Fed於6月宣布升息一碼,並預期漸近升息,歐洲央行也預告啟動縮表,力求利率正常化後,隨繼掀起貿易戰風聲、制裁伊朗,油價大漲股市波動,全球化下的政治與經濟局勢持續動盪,在中美貿易戰升溫中,台灣經濟、產業無法置身於外,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受國際政經情勢變動影響極大,兩岸關係與兩岸經濟更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余紀忠基金會與劉大中教育文化紀念基金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中華經濟研究院、台大經濟系等於8月10日同舉辦劉大中教授紀念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以金融風暴再起為題,邀請中央研究院劉遵義院士主講,中央研究院王平院士、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劉大中先生教育文化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許嘉棟、包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等人與談。

金融海嘯爆發10年,國際政經環境仍動盪起伏,對台灣有何影響?央行總裁彭淮南將在任期屆滿後卸任,新任總裁將如何因應挑戰?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將於1月18日舉辦「國際經濟金融動盪、台灣的深思與因應」論壇,邀請兩岸重量級經濟學者專家一起前瞻國際趨勢、關心台灣的未來。

據悉,行政院長林全昨(15)日明確指示,擴大內需特別預算案的前瞻基礎建設以8年為期程規劃,近期內國發會將彙整水資源、軌道、數位、能源、城鄉等五大面向總規模,草擬特別條例並規劃特別預算案,由政府帶頭擴大內需提振經濟動能。

近日行政院廢除已實施四年多的「跨域加值公共建設財務規劃」,而與此同時卻又研擬四年兆元的擴大內需方案,以台灣今日財政困難的情況,廢掉一個撙節國庫支出的預算審查原則,又擬以特別預算大肆舉債建設,這無異置國家財政於危境,不可不慎。

民進黨上台後,的確進行一些重大的改革!如果改革是在經濟大餅有擴充的情況下,大家比較不會覺得痛,而且比較會照顧到想照顧的民眾。倘若在經濟未有成長下的改革,改革的幅度就必須比較大、影響的層面也會較廣,結果是大家都覺得痛,而政府宣稱要照顧的民眾有可能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活動介紹: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時報出版於2016年12月3日合作舉辦「青貧世代來臨-《窮忙:我們這樣的世代》」座談會,座談會以大衛‧謝普勒的著作《窮忙:我們這樣的世代》一書為起點,試圖突破現代窮忙現象的困境,並找到面對未來的自信。活動由政大EMBA傑出名師李瑞華老師主持,東海社工系彭懷真老師與作家盧郁佳小姐分享。

藉由《窮忙》一書,我們分擔青年朋友面對外在全世界競爭的激烈時代,內在國內經濟發展停滯,且社會分配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