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指出,中國一直能讓悲觀論者的預測落空,進而鞏固中國政策制定者地位,認為他們會設法應對這種情況。然而,事實證明,他們並沒有真正解決經濟的根本問題,而是一直在通過製造房地產泡沫進行掩蓋,而這些泡沫終究會把問題放大。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在疫苗日漸普遍下,新冠疫情逐步回到可控的程度,生產、消費恢復正常,一年多來受壓抑的經濟,理應迅速回彈,有兩位數的成長,但是整體的圖像,並不如想像般樂觀。

兩岸先後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前「經建會主委」、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陳添枝18日下午在一場研討會分析,台灣能否進入CPTPP受政治影響,可能有3種可能的情境,還要看美國是否加入。若比照2002年兩岸同時進入WTO模式,因會員國與中國談判將花費很長時間,台灣加入將遙遙無期。

編按:根據《經濟學人》指出,全球陷入工資增長和通貨膨脹都異常高,政策制定者應該關注勞動力供應。到目前為止,復甦令人失望。隨著銀行賬戶枯竭和大流行減弱,2022 年將再次出現一些疲軟,導致工資增長放緩。貨幣政策制定者比平時更應該關注就業。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上周法說、第三季財報公布,繳出亮眼成績單,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也正式宣布將赴日投資設廠,包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荻生田光一皆熱烈歡迎。對此,日媒點出5大分析點,解釋台積電赴日後的各種可能。

美國財經媒體CNBC獨家造訪台積電正在建設的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晶圓21廠,並訪問台積電企業策略辦公室資深副總經理凱希迪(Rick Cassidy),依台積電主管現場介紹,該廠區的5奈米設計是全數複製在台灣的晶圓廠。

編按:《工商時報》整理報導,未來全球經濟成長雖可期仍存在風險,尤變種病毒與供應鏈斷鏈問題影響最大,除非疫苗施打全球普緩解。再者,即使全球供應鏈已重新區域佈局,加強供應鏈韌性及降低集中依賴度,然生產瓶頸在短期料仍無法突破。最後國際油價與天然氣價格走揚、中國限電措施等,更加深市場對供應鏈瓶頸的擔憂。

去年疫情高峰過後消費需求暴增但上游頻頻缺貨,使全球通膨拉警報,至今已有13國央行至少升息1次,其中包括新加坡、韓國、紐西蘭及多個開發中國家,但最具全球影響力的聯準會及歐洲央行至今還沒行動,令全球密切關注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