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高於預期,但進口下降意味著需要更多刺激措施

路透社北京7月12日- 中國6月份的出口增速創15個月以來最快,這表明製造商在越來越多的貿易夥伴預期加徵關稅之前提前裝載訂單,而由於國內需求疲軟,進口意外萎縮。隨著 18.6 兆美元的經濟努力恢復元氣,喜憂參半的貿易數據讓人們呼籲政府進一步採取刺激措施。分析師警告稱,鑑於主要貿易夥伴的保護力度加大,近幾個月強勁的出口銷售能否持續尚無定論。

 
品點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表示:“這反映了中國的經濟狀況,內需疲軟,產能依賴出口。”“強勁出口的可持續性是中國經濟下半年的主要風險。美國經濟正在走弱,貿易衝突愈演愈烈。”週五海關數據顯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出境貨運量 6 月年增 8.6%,超過路透社經濟學家調查預測的 8.0% 增幅和 5 月的 7.6% 增幅。
 
但進口觸及四個月低點,萎縮2.3%,預測成長2.8%,上月成長1.8%,凸顯國內消費的脆弱性。儘管官方在疫情後努力刺激內需,但強於預期的出口是經濟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否則經濟將難以維持成長動能。長期的房地產低迷以及對就業和工資的擔憂正在嚴重影響消費者信心。
儘管如此,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強對中國商品的限制,中國出口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以支撐政府今年5%左右的經濟成長目標的進展。6月中國貿易順差為990.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而5月的預測為850億美元和826.2億美元。美國一再強調順差是單邊貿易有利於中國經濟的證據。
 
華盛頓5月提高了一系列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其中包括將中國電動車的關稅提高四倍至100%。布魯塞爾上週確認也將對電動車徵收關稅,但最高稅率僅 37.6%。中國出口商在 11 月的美國大選前也處於緊張狀態,以防任何一個主要政黨提出新的貿易限制。土耳其上個月宣布將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40%的額外關稅,加拿大表示正在考慮限制。
 
同時,印尼計劃對主要來自中國的紡織品徵收高達200%的進口關稅;印度正在監控廉價的中國鋼鐵;據報道,與沙烏地阿拉伯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因傾銷問題而陷入僵局。
 
分析人士預計,中國將在短期內推出更多政策支持措施,政府承諾加強財政刺激力度,有助於推動國內消費加速成長。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黃子春表示,“5月份以來政府債券發行量的增加似乎尚未帶動基礎設施支出和大宗商品需求的增加。”「但我們預計這種情況很快就會發生,從而提振進口密集型建築業,」她說。
 
經濟學家和投資者正在等待7月15日至18日舉行的三中全會,屆時數百名中國共產黨高級官員將齊聚北京,參加每五年舉行一次的會議。

相關新聞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
美國總統川普週二 (29 日) 在密西根州發表就職 100 天演說,宣告自己是歷來百日開局「最成功」的總統。他強調,這是「很多很多人」...
加拿大 總理卡尼領導的自由黨在廿八日的聯邦大選獲勝,可望拿下國會一六八席繼續執政,但離單獨過半仍差四席。卡尼在勝選演說表示, 美國 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