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受到新冠疫情干擾、俄烏戰事僵持,加上通膨威脅迫使多個主要經濟體升息,讓外界對全球經濟衰退疑慮急升。亞洲開發銀行宣布下修新興亞洲2022年GDP預測數字,台灣則維持在3.8%不變。

編按:中國大陸經濟除受疫情清零政策影響,近日又面臨「爛尾樓」事件,IMF稱,由於歷史性通貨膨脹等影響,「世界經濟的衰退風險正在加強」,再次下調中國經濟增長率;大陸總理李克強表示,為確保大陸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最重要的是穩就業穩物價,不會為了過高增長目標而推出超大規模刺激措施、超發貨幣、預支未來。

綜合媒體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一旦俄羅斯對歐洲天然氣出口中止成真,而全球各國又以囤積天然氣供應應對,將導致德國、東歐多國和義大利陷入嚴重衰退。國際能源署也表示,歐洲必須立即行動起來,在冬季來臨之前減少天然氣使用,充實庫存,以防俄羅斯完全切斷天然氣供應。

拜登政府為鞏固領導地位,日前鼓吹成立美日韓台半導體四方聯盟(Chip-4),但韓國未明確表態,葉倫此次訪韓雖未宣布或簽署任何經貿合作協議,游說意味濃厚。另外,中美關係和台海局勢緊張之際,傳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計劃於8月出訪台灣。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正在南韓訪問,她直接點名中國大陸,「不能坐視像中國這樣的國家,透過其在關鍵原物料、科技或產品的市場地位,擾亂我們的經濟或發揮有害的地緣影響力。」

中華經濟研究院修正今年台灣經濟預測,研判在2021第四季的高基期下,今年第四季經濟表現仍然可期,主要是帶動內需動能的民間消費、民間投資成長率,且政府逐步放寬邊境管制、疫情緩和人流湧現,加上年底的選舉,都會帶來民間消費的新加分項目,一改過去兩年的負成長,還會有新增動能。

國際匯款系統掀起了改革浪潮。目前「一家獨大」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2025年將採用新標準,以防止非法行為和提高便利性。信息處理量將增至原來的60倍以上。民間金融機構紛紛構建能以低成本瞬間結算的自主網路。中國等也在推進建立匯款網,數字金融正從根本上改變匯款方式。

國內外政經情勢變數多,加深下半年經濟成長壓力,中研院今天發布「2022年台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之修正」,將今年實質經濟成長率預測由3.85%下修至3.52%;對於物價將維持高檔,預估今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將達到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