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美國聯準會(Fed)縮減購債計畫全球矚目,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認為,與2013年相比,Fed本次採取更加審慎的手法且強化對外溝通,將有助於平穩市場反應,美債長天期利率可望緩步回升,但應不致引發國際資金大幅移動。

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於《中國時報》撰文指出,政治與權力永遠是北京中南海戰略議程的重中之重,領導人的權力鞏固以及政治繼承主導著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社會乃至於涉外政策。雖然共同富裕有諸多符合普世標準的社會意涵,但不可避免地帶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目的。

「前哨預策」創辦人范疇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若把地球視為一個含有大量分支、但利益結構並不相容的機構,這機構資不抵債有如經營上破洞百出;以台灣的經濟體量以及被迫的國際孤立,影響不了地球下一步究竟是減資還是破產的方向,但真正威脅,落在地球不幸陷入破產路線時,台灣是地球公認的戰火起燃點之一。

藍濤亞洲總裁、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台灣金融業長期願景,不只是吸引外商進入本地市場,更應鼓勵外資PE和台灣實體產業結合,打造區域投融資平台。在香港作為亞太金融中心影響力下降的當下,台灣至少可成為亞洲私募股權投資中心、ESG綠色金融中心、大中華FinTech中心三個定位發展。

天下【朱雲漢專欄】:歐美開始整頓科技巨頭,禁止壟斷性行為,真正實現,各國政府應該有更前瞻性、更系統性的思維,來引導數位經濟的良性發展,讓具有零邊際成本特性的數位科技(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等),蘊含的巨大普惠效應能夠實現。

東吳大學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於《工商時報》撰文分析,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近年已成顯學,但其推廣如何方能與市場競爭共存,恐怕還存在相當大的挑戰。

根據台灣中央銀行的統計,目前國際間已經有86%的央行投入「央行數位貨幣(CBDC)」研究,而台灣數位新台幣也已經在去年9月啟動技術開發的實驗計畫。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各國數位貨幣推出,都有其政策意涵,搶先發行不一定能帶來正面且立即的效益;台灣數位新台幣推出的目標,就是要比目前社會上使用的各種電子貨幣還要更好用、安全,否則就只是多一個選擇而已,不具重大意義。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暨台大經濟系名譽教授於《工商時報》撰文指出,去(2020) 年疫情困擾美國,各項表現荒腔走板。最近的方方面面逐漸回穩,最壞的景況已經過去,甚至逐漸遠離。未來拜登的政策要「重建美好未來 (Build Back Better)」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