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約瑟夫·奈伊於《紐約時報》撰文稱,華盛頓一些政界人士和決策者,逐漸有著美國愈來愈糟糕的想法—對歷史不利,對政治不利,對美國的未來也不利。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美中兩國可以就目前的貿易關係進行「冷靜的對話」。葉倫也題及調降中國進口商品高額關稅,以緩解美國通膨壓力的可行性,並表示中國在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承諾,擴大進口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美國正等待中國履行承諾。

本周是全球超級央行周,澳洲、美國與英國央行將分別召開決策例會,由於通貨膨脹遠超過警戒水位,預料三大央行都將做出貨幣政策由鬆轉緊的宣示,其中美國聯準會(Fed)將啟動量化寬鬆(QE)退場,英國央行則將宣布小幅度升息。

編按:日經整理報導,半導體危機,動搖汽車産業建立起來的供應鏈應有狀態,美國積極協助英特爾增加產能,欲重掌半導體産業結構主導權,但如果不分配資源,汽車製造商和國家都無法獲勝,未來半導體展開爭奪,半導體代工行業完全失去了平衡。

央行數位貨幣(CBDC)議題被中國人行今年來加快腳步實驗發行850億人民幣、約合130億美元,驚動美國聯準會和歐洲央行密切關注CBDC的進程,28日舉行的2021台北金融科技論壇視訊會議上,歐洲央行、日本銀行(BOJ)、波蘭央行和台灣央行代表,異口同聲表示,都有CBDC的規劃研究,但現在都無法上路,就算內部決定了也要準備階段。

編按:拜登出席羅馬G20峰會,以及在英國格拉斯哥的COP26氣候峰會,這兩場峰會中俄領袖以視訊參加,拜登試圖多方出擊,首先宣布與歐盟達成協議結束鋼鋁關稅戰,並主打供應鏈議題,欲擺脫『美國優先』印象,重拾世界領導地位。力圖振興美國全球龍頭地位。

在羅馬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今天閉幕,各國領袖在氣候變遷、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重大稅務協議及全球經濟等議題上做了密集的討論。 由於疫情攪局,這是G20領袖們兩年來首度召開實體峰會。以下為法新社彙整的峰會重要共識一覽。

編按:日前張忠謀在玉山科技協會20周年大會上直言,美國人想要時光倒流,重新在本土建立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以提升在全球半導體製造的市佔率,「不會是個可能的任務」。美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在「創新活動日」中反擊,未來將主攻先進製程晶圓代工服務,除已拿下高通及亞馬遜二大客戶訂單外,還有一百多家廠商表達在英特爾下單的意願,搶奪台積電訂單意圖明顯,意欲奪回獨霸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