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年會時隔兩年召開首場實體會議,美國財長葉倫12日在會議上表示,全球經濟正面臨「重大逆風」,美國正在努力支撐其供應鏈,並防範俄羅斯、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地緣政治脅迫」。再度高分貝示警美企對台灣半導體和其他技術的「極度依賴」。

2023 年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衝突風險仍高,高通膨仍將抑制終端消費性需求,需求端呈偏中性偏保守,面板廠若能維持低產能利用率策略,有助景氣早日落底 。

根據外媒報導,受到美元急升和央行出手阻貶本幣影響,今年以來全球央行持有之外匯存底已經暴跌 1 兆美元,縮水的速度前所未見。

瑞信財富管理部大中華區副主席 陶冬 昨(6)日示警,台灣經濟必須正視討論並應對三重挑戰,包括美國暴力升息帶來的匯率壓力、經濟下滑及全球貨幣緊縮。

200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昨(6)日提醒,地緣政治對台灣來說是重大挑戰,台灣過去受惠全球化及全球供應鏈整合,然而全球化卻是受到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現在好像有點開倒車。企業發現說,原來全球供應鏈比想像中更加脆弱。

(OECD)昨天公布最新全球經濟預估,今年成長率維持在百分之三,但明年則從百分之二點八大幅下修到百分之二點二,主因能源及通膨危機可能將各大經濟體推入衰退,強調最新經濟預測圍繞諸多「重大不確定性」歐洲經濟展望尤其悲觀。

專家警告,美國聯準會(Fed)等各國央行上周接連升息所引發的流動性壓力,不只衝擊新興市場,已開發市場也難以倖免,特別是負債沉重、通膨高漲、利率急升及貨幣重貶的已開發經濟體,英國情勢尤其嚴峻。

MarketWatch報導,投資人的憂慮之一,為Fed立場更偏「鷹派」,可能使金融市場的某些領域「斷裂」,連鎖衝擊其他市場,甚至引發流動性震撼。

過去這類外溢效應多集中於新興及邊境市場,或槓桿貸款市場。...

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央行)實施了買入日元、賣出美元的匯率干預,日本的貨幣防衛已進入新的局面。不過,日本的低利率並沒有改變,個人資金流向海外資産的狀況仍在持續。日本20~49歲的資産形成階層對日元和日本經濟抱有強烈的不信任感。暫時性的干預能否支撐日元的價值?市場仍找不到確信。

9月22日下午,看到日元對美元匯率跌進1美元兌145日元區間的新聞,東京都內一位經營餐飲店的30多歲男性一點也不驚訝,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