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會議明登場 聚焦氣候調適、電力供需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以賴清德總統作為召集人,邀請中研院長李遠哲、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並納入產、官、學及民團代表共24位委員。屆時會中將由環境部長彭啟明以先前與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公布的報告「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為基礎,報告「氣候變遷對全球及台灣的影響衝擊評估」,以及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報告「台灣2035電力供需分析及挑戰報告」。

「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因凱米颱風影響延期至明天舉行,環境部長彭啓明將在會議中進行「氣候變遷對全球還有台灣的影響衝擊評估」報告,台電公司曾文生則會報告「台灣電力供需的轉型與挑戰」,因此不只氣候變遷,與碳排息息相關的能源議題,尤其核能也可能在明天的委員會躍上討論桌。

「台灣2035電力供需分析及挑戰報告」則是結合經濟部能源署新版的2033年電力供需報告,配合台電內部民生、產業供電數據,對應外在AI、景氣用電成長趨勢,著墨在「挑戰」部分,像是電廠電網建設阻力、環評變數、儲能配置等;核能部分也不會有太多說明。

台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表示,總統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象徵賴清德以總統高度,將氣候變遷提升到國家安全層次,但考量先前行政院已設國家永續發展會、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其與委員會權責區分,有待卓榮泰內閣思考。

劉銘龍認為,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的共識及針對氣候變遷制定國家方向,應交由各部會落實,此時就能由國家永續發展會統合,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則因人力較少,可作為幕僚單位,彙整各部會相關資料。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