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中止134項 ECFA 關稅減讓 6月15日生效

繼上周大陸對台軍演後,大陸財政部昨(31)日公告,自6月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的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協定稅率,按大陸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大陸國台辦隨即發布新聞稿稱,「賴清德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是大陸有關部門不得不進一步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的根本原因。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強調,「搞台獨就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

大陸財政部的公告稱,台灣地區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ECFA規定。2023年12月21日,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稅委會公告2023年第九號,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但台灣地區仍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

大陸財政部表示,根據ECFA,大陸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按規定和程序決定進一步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根據公告,被中止適用ECFA的台灣商品包括:潤滑油基礎油、液體石蠟和重質液體石蠟、異丙醇、正丁醇等134項產品。

這是大陸第二次就中止ECFA部分項目向我施壓,上一次是在去年12月21日台灣總統大選前,大陸宣布中止丙烯等12項台灣商品,這次是在520賴清德總統就職後,中止項目達134項。

陳斌華表示,ECFA是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上簽署的,實施中如產生問題可通過兩岸協商妥善解決。但「賴清德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大肆宣揚台獨分裂謬論,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和經濟脫鉤斷鏈,嚴重破壞兩岸協商和ECFA實施基礎。

陸停ECFA關稅減讓 工總:盼政府正視兩岸經貿正常化

針對中國大陸中止第二批ECFA關稅減讓產品,工總今日表示,如果陸方持續取消台灣出口大陸產品既有關稅優惠範圍,甚至全面中止ECFA,對台灣從業人口眾多的傳產業,會是很大的衝擊。盼政府能正視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重要性,與陸方在既有合法架構下,如ECFA或WTO機制,展開諮商。

工總指出,根據清單內容,可能受影響產業包括石化、塑膠原料及製品、紡織、染塗料、機械、鋼鐵、玻璃及汽車零組件等。

對已全球布局的企業,極有可能採取縮減國內產能,增加海外生產來因應,尤其是透過RCEP的東協國家來擴大享受優惠關稅並降低風險,但此一結果勢必衝擊國內就業。至於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廠商,也只能透過加速海外投資布局因應甚至關廠,其結果影響的也是國內就業。

去年兩岸貿易往來雖不如以往,但中國大陸仍為台灣主要出口市場之一。台灣輸中國大陸早收貨品金額157.82億美元,減免關稅金額為6.92億美元。中國大陸此次擴大中止ECFA關稅減讓產品項目,將更加速削弱兩岸經貿關係,傷害台灣人民情感,不利兩岸民間交流。

相關新聞

穩定幣在金融市場引起話題,財政部預計10日舉行公股金控與銀行董總例會,據了解,這次會議將聚焦「穩定幣」議題,並請科技專家來簡報;...
國關稅效應持續擴大,勞動部1日公布最新減班休息統計,本期通報企業達245家、4,863人,較上期增加54家、929人;...
新版財劃法上路,明年各地方政府統籌分配款「爆增」。財政部2026年統籌分配款明細29日出爐,合計數自今年4,676億元增加89%至8,...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國時間 2025年7月18日簽署《穩定幣法案》(The 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