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調適計畫投入4,116億 五成經費用來穩供水

行政院核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預計投入4,116億元,其中以水資源領域投入約2,067億元最多,希望確保民生、產業供水穩定,目標2036年前用水可滿足,整體備援自28%提升到50%。

 

環境部在今年7月已針對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分別於北中南召開公聽會,蒐集各界意見,並於10月經行政院核定,包含新舊計畫共預計投入4,116億元經費,將分年由各部會編列預算支應。

因應氣候變遷,除透過減量策略外,也必須面對已發生、進行中的氣候變遷,進而調整行為、降低危害,這就是所謂的「調適」,例如因應豪大雨、水災而加高堤防等行為。

行政院核定未來四年氣候變遷調適計畫,產業界最關注的是供水穩定。在水資源領域的投入,初步統計約2,067億元,占比超過五成。

根據經濟部規畫,包含確保供水穩定、強化供水韌性、完善供水環境等三大主軸,希望2036年前滿足用水需求,整體備援率自28%提升至50%,重點計畫包含擴大再生水、海淡水等科技造水,以及推動減漏、節水等。

經濟部所提的新增計畫共有八項,包含新竹海淡廠、台南海淡廠、17條備援調度幹管工程、伏流水開發工程、聯通管或管線改善計畫等。

另在能源供給及產業領域方面,主要是協助能源產業掌握氣候風險,強化系統韌性並確保能源供應安全,例如幫助業者鑑別各項天災影響設施程度,另也編列預算向中小企業宣導氣候變遷調適,及產業用水效能提升。

 


延伸閱讀:

增建海淡廠、設立海洋數據庫 行政院撥4116億元應對氣候調適

環境變遷署署長蔡玲儀在記者會上提到,要確保供水穩定,促進民生產業永續發展,並強化供水韌性,應對極端枯旱氣候,將興建新竹及台南一期海淡廠。兩座淡化廠日產能各達10萬公噸,且不受降雨影響,可提供枯水期保險水源。

台灣現有25座海淡廠,總產能約4.5萬公噸,但多數建於離島。今年6月,經濟部水利署指出,已規劃興建八座「萬噸級」以上的海水淡化廠,完成後每日產水85萬公噸;會優先推動新竹及台南海淡廠一期,預計分別在2027年及2028年完工。

穩定供水 亦要防暴雨下淹水

此外,第三期計畫亦會建構西部廊道供水管網,於石門水庫至新竹寶山第二水庫之引水路間埋設聯通管,總長度約25公里,預計可增加輸水能力每日30萬噸;建置17條備援及調度管線,總施設長度約81公里,可維持穩定供水量約每日261萬噸。在土地利用部分,會對應高風險地區供水系統,規劃建置水資源回收中心及再生水廠,提升水資源儲蓄能力。

除穩定供水,新增項目亦會針對暴雨下淹水情況,將依據各縣市都會區防災預警需求,協助裝設雨水下水道即時水位計及監測資料傳輸等,以掌控都市計畫區淹水情形,投入有效的應變資源。

至於防範海岸及海洋災害方面,當局亦增設國家全海域基礎調查與海洋大數據建置計畫,以進行海域長期作業化風波潮流監測,完善海域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建立基礎海洋大數據資料庫,監測及預警海洋特性變異。

 

相關新聞

彰化縣文雅畜牧場雞蛋驗出殺蟲劑「芬普尼」殘留,食藥署要求下架相關批次 15 萬顆雞蛋。食藥署並要求事發前一個月內雞蛋一併下架。該牧場月產...
近期陸續傳出從總統府、行政院到經濟部、台電等,對我國能源政策尤其是核能政策有改變、鬆動的可能,雖然部分訊息為總統府方面否認,...
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於10日舉辦第三屆李國鼎獎頒獎典禮,由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及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共同獲獎。
衛福部長石崇良近日提出的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引發民怨聲浪四起,目前只得暫緩規劃。然而,台灣少子化及人口老化日益嚴重,不僅衝擊健保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