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試驗場域 台中電廠先行

為了減少電廠排碳量,經濟部、環保署與國科會共同投入研究,預計二年投入37.23億元,協助台灣能源轉型,讓高碳排產業升級轉型,逐步邁入淨零排放。

國發會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其中火力發電排的碳量成為台灣主要碳排放來源,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同時也要發展電廠碳捕捉計畫,不過由於相關技術及現實規範並未健全,因此規劃2030年要先建立小型試驗,後續視科技進步再做調整。

經濟部表示,現行碳捕捉成本偏高,捕捉成本相當每噸近50至70美元,且技術及效能需要再提升,另外目前各國大多屬於小規模測試,尚缺大型化的實驗數據。因此未來台灣在推動時,需要驗證相關試驗狀況,並找尋合適場所進行後續碳利用及碳封存。

值得注意的是,台電已經開始試驗火力電廠碳捕捉計畫,規劃利用台中電廠9號及10號機,設置二氧化碳碳封存試驗場址,並已在3月通過環保署環評初審,未來待環評大會通過後就可以啟動碳捕捉及封存計畫。

據台電規劃,台中電廠現在設有十部燃煤機組及四部氣渦輪機,現在是利用電廠內北側儲槽區約1.1公頃的空地,先發展碳捕捉技術,後續在經過碳封存程序把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打入地底與地下水固化成深部鹽水層,希望讓電廠的二氧化碳能儲存。

由於碳封存技術,台灣過往並未有大規模實驗,這次碳封存試驗以年平均灌注2,000噸進行,預計進行15年,總灌注量為3萬公噸,並由電廠內進行鑽井,便於探勘地質與打入二氧化碳。台電補充,台中電廠減碳園區是國內第一座與燃煤電廠結合碳捕集設施,處理最大量約每小時1,100立方公尺,預估每日二氧化碳最大捕獲量預估約6.6噸,捕集後的二氧化碳,將提供智慧溫室使用並銷售,目前每年尚有20萬噸市場需求,且二氧化碳也可供學術研究使用。

相關新聞

總統賴清德去年8月提名的大法官人事案遭立法院全數否決,今年3月再公布7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包括蔡秋明、蘇素娥、蕭文生、鄭純惠、林麗瑩、陳慈陽...
當前台灣房市呈現降溫態勢,出現要求中央銀行放鬆選擇性信用管制的聲音,引發討論。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匯率與貿易波動頻繁的背景下,...
為避免碳洩漏,台灣正規劃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環境部長彭啓明昨(24)日表示,今年研議產品碳排放量與試申報制度,...
美國和日本達成15%貿易協議,形同為其他主要貿易夥伴鋪路,尤其有助於美國促成和南韓和台灣等受個別產業關稅威脅的國家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