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公布「因應氣候變遷策略方案 」五大政策措施

為順應國際發展趨勢,並配合我國政府2050年淨零轉型規畫,中央銀行30日公布「因應氣候變遷策略方案 」,訂定兩大政策目標及三大核心策略,據以發展本行因應氣候變遷之政策架構,且逐步推動五大類政策措施,包括:1、研究氣候變遷對貨幣政策之影響,2、運用貨幣政策操作工具協助促進永續金融發展,3、研究因應氣候變遷風險之總體審慎工具,4、將綠色債券納入外匯存底管理運用考量,5、積極參與氣候變遷風險相關之國際交流。

公布會由央行金檢處長蘇導民主持,並指出,氣候變遷引發的極端氣候事件造成龐大經濟損失,促使國際社會逐步採行低碳轉型措施,「但轉型過程可能帶來產業營運挑戰,推升綠色通膨(greenflation)壓力,並增加金融部門風險,影響金融穩定!」。

蘇導民表示,主要國家央行及金融監理機關,多積極評估氣候變遷風險對經濟金融之衝擊,逐步將其納入審慎監理範疇,並研究該等風險對貨幣政策有效性之影響與因應措施,我國央行實際上也已經在做,此次只是匯整央行各局處的多項作法,並選擇目前的適當時間發布。

蘇導民說,為預防及緩解氣候風險,政府部門可採取多種政策工具因應,效率性或廣度均遠勝於央行,政府部門在制定及推動因應氣候變遷風險政策上應居主導地位,央行充份配合行政院,院方會有永續盤查等措施,各部會將一起據此有所進度。

我國金融領域之主管部會單位有央行、金管會,未來將由誰來主導氣候變遷議題?蘇導民認為,兩個機關的領域不同 ,金管會要求金融機構揭露、建構ESG平台、培訓人才,協助綠色金融發展等等,相關的壓力測壓亦以個別金融機構為主;央行則透過貨幣政策公開操作,央行需要評估氣候對經濟金融影響,對於壓力測壓,央行則是針對本國銀行業的總體影響加以觀測,未來也期待兩機構能一起推動。

相關新聞

史丹佛網路政策中心近期發布研究報告 《不確定性下的監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選項》 (Regulating under...
《財劃法》爭議持續延燒。政大財政學系名譽教授曾巨威表示,新《財劃法》釀成朝野對立,朝野雙方應進行協商與合作,並尊重財經專業,...
今年五月核三廠除役,賴總統剛完成蔡英文承諾的「非核家園」目標;但八月「重啟核三公投」的強烈民意,顯示非核家園的神聖光環已經蕩然。不僅如此,...
發電占比約全台3%的新1號機停機 台電董座道歉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昨天出面說明事故發生原因,研判是管線法蘭墊片洩漏,導致天然氣外洩引發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