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移機典禮 順應地緣政治擴大投資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6日舉行首部機台進廠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出席,同時慶賀台積電將把在美新廠投資計畫擴大至400億美元,該投資案目前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外國投資案之一。台積電未來將如何影響世界局勢,台灣政府當前尚未有具體回應,外界也各有解讀。

 

拜登出席台積電移機典禮 台積電加大在美投資

台積電在鳳凰城北部建造的晶圓廠6日舉行首批機台設備到廠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與眾多政商界大老出席。台積電在典禮前宣布新廠二期工程展開,投資額從2020年宣布的120億美元加碼到約400億美元,預計2026年開始採用3奈米製程技術。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政商界長期擔心先進晶片過度依賴飽受中國威脅的台灣,因此,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造的晶圓廠具備避險地位。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質疑在美國擴大生產的可行性,但在懸掛印有A Future Made in America(美國製造的未來)巨大旗幟的典禮上,他支持台積電在美國擴廠,似乎接受晶片生產將無可避免回流美國的局面。張忠謀感嘆,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幾近壽終正寢。他一直夢想在美國建造晶圓廠,但1990年代末期在華盛頓州投資WaferTech變成一場惡夢,這次台積電在鳳凰城設廠「準備充足多了」。

順應地緣政治 先進技術能留台多久?

紐約時報指出,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晶圓廠擴建計畫展現地緣政治憂慮如何使企業與政府調整長期策略,扭轉促使業界將多數半導體製造移往亞洲的歷史趨勢,也凸顯消費性電子產品、汽車、軍用裝備所用晶片及先進製程技術重要性獲愈來愈多人肯定。

該篇報導更提到,台灣面對地震、乾旱、中國威脅等風險,前述客戶雖未公開表達對晶片製造集中在台灣的疑慮,但多家廠商高層今天現身台積電新廠活動,展現他們強力支持旗下產品更多關鍵零組件在自家地盤附近製造,台積電擴廠展現客戶壓力的影響加深。

台積電長期主張在台灣集中生產最有效率,2020年同意在鳳凰城設廠意味立場鬆動。台積電原先規劃新廠採用5奈米製程技術,擴建計畫公布後改為一期工程預計2024年起生產蘋果率先採用的4奈米晶圓。

對美國而言,台積電與白宮政府同步宣布此一擴大美國投資案,是拜登政府推動提升半導體自主製程比率一大成就,展現美國仍掌控全球半導體制霸權,但可能會引發中國強烈不滿,並加深各界對「去台化」的疑慮。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台積電近期開始在台灣採用3奈米製程,到2026年,3奈米可能比尖端技術落後兩代以上。而對於掏空疑慮,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日前應陽明交大邀請「以半導體新挑戰」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強調會將最先進製程技術保留在台灣。

 

相關新聞

路透5日引述業界人士說法稱,日本將在2025年的新版能源政策中提高核電占比,藉此在需求增長和地緣政治情勢緊張的雙重挑戰下穩定電力供應。...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於當地時間6月4日晚間,在社群平台X(原Twitter)發文,自行宣布在國會大選中勝選,...
今年是「六四事件」35周年,北京提高社會維穩層級,天安門廣場仍須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天安門城樓則全天關閉。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區大型路口、...
美國總統拜登對一系列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大幅提高關稅稅率,只不過是一年多來美國重新部署亞洲貿易路徑的布局之一,可從最近的一些數字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