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豬不易吃到中毒 台大教授籲標示讓民選擇

「萬物皆有毒,劑量和暴露量決定毒性。」台大毒理學教授姜至剛17日指出,依國內的美豬萊劑殘留容許量標準,以60公斤成人換算,每人每天吃6公斤豬肉、1.5公斤豬肝或腰子才可能超標,且超標離中毒仍有一段距離;但政府仍應做好標示,讓民眾想避免食用時,有選擇不吃的權利。

劑量決定毒性

「萬物皆有毒,劑量和暴露量決定毒性。」姜至剛指出,毒理學之父Paracelsus曾說,「所有的物質都是毒物,只要劑量正確,就可以把毒物變仙丹。」萊克多巴胺屬於乙型交感神經受體致效劑,原本用於治療人類氣喘,但發現效果不彰,後來成為動物用藥,因可增加肌肉,減少脂肪,就被稱為瘦肉精;食品安全一定要透過風險分析,才有科學根據。

「風險分析就是由物質毒性和曝露量的多寡計算。」姜至剛指出,依國內的美豬萊劑殘留容許量標準,腎臟、肝臟0.04ppm,豬肉、脂肪及其他部位0.01ppm(0.01ppm=10μg/Kg),以60公斤成人換算,每人每天吃6公斤豬肉、1.5公斤豬肝或腰子才超標,但超標離中毒仍有一段距離;但政府應做好標示,讓老人、孕婦等易感族群及民眾想避免食用時,有選擇不吃的權利。

食安誤解恐造成恐慌

對於蘇偉碩醫生先前稱,萊克多巴胺比搖頭丸毒250倍的論述,姜至剛重申,他在先前公聽會就指出,蘇醫師所引用的學術論文在 2014年把萊劑在水中化學濃度的標示為16µM,但到了2017年該論文回顧發表時,將該數值誤植為0.016 mM,換言之蘇醫生引用誤植的數據,因此論述不成立。他強調,除了身體健康外,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不希望讓大家因為食安誤解而產生對健康的恐慌。

姜至剛表示,食藥署現行推出的溯源系統實為「擾民」,應從源頭開始標示,政府應協助豬農進行標示,而非讓商家自行申請登記;根據陽明大學環衛所和榮總臨床毒物科在2013年的發表,當時還沒開放萊豬進口,國內就疑似有養雞場使用瘦肉精,代表政府管制措施不夠確實,還須加強管制。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