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本15%關稅模式在先 台灣有機會爭取到相同條件?
美國和日本達成15%貿易協議,形同為其他主要貿易夥伴鋪路,尤其有助於美國促成和南韓和台灣等受個別產業關稅威脅的國家達成協議。
日本首相石破茂23日表示,除爭取到美國關稅稅率降到15%、且適用於汽車和汽車零組件,也獲得美方承諾,日本在半導體與藥品等攸關經濟安全物資的產業關稅,待遇將不會比其他國家更差。同時,日本承諾對美國投入5,500億美元,用於重建和擴大「美國核心產業」,美方將保有其中九成投資收益。
各界特別關注日本這次成功爭取汽車出口產業別關稅調降的結果,包括汽車、鋼鋁(現行稅率為50%)在內的個別產業關稅,以及即將針對藥品、半導體等領域加徵的新關稅。
目前還不清楚的是,日本是否也英國一樣,在協議中取得未來個別產業關稅上的優待承諾。
南韓青瓦台已表示,正在「參考」美日協議內容,以因應自身談判。南韓已面臨美國汽車關稅壓力,若美方也對半導體也加徵關稅,衝擊恐怕更大。
台灣方面同樣希望美國對汽車零組件產業關稅給予放寬,也正尋找可作為談判範本的協議,以便在未來半導體產品遭美國加徵關稅之前爭取空間。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正在華府進行第四輪關稅談判,避免遭課高達32%的對等關稅。
據風險情報與分析服務機構 RANE分析,儘管台灣與南韓不像日本資金雄厚,但考量日本對美投資高達5,500億美元的承諾內容模糊,能否全面落實也存疑,南韓與台灣或許也有機會藉由對美提出重大投資承諾,換取特定產業的關稅豁免。
川普和美方談判代表也讚揚美日協議,認為可做為其他國家爭取關稅讓步的範本,尤其拿東京承諾設立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基金為例子。
從美日協議來看,川普在汽車、半導、藥品等特定產業的關稅其實都有協商的空間,也凸顯川普交易導向的談判風格。換言之,原本力挺他的貿易政策、原本可望從高關稅受益的美國產業,如今可能因其策略轉向而被擱在一邊。
美國汽車政策協會主席布朗特(Matt Blunt)說:「任何協議對幾乎不含美國零件的日本進口車課以低關稅,卻對含大量美國零件的北美製車課以高關稅,對美國汽車產業和勞工而言,都是壞交易。」
川普在社群平台為自己辯護說:「只有在對方願意開放市場,我才會調降關稅。否則,關稅會更高!日本市場現在開放了(史上頭一遭)!美國企業將迎來大爆發!」
目前還不清楚日本5,50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究竟會如何或何時落實,甚至有可能跟川普第一任期時從中國大陸換取關稅讓步所談來的投資承諾一樣,最後淪為空頭支票。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指出,中國大陸曾在2020年承諾額外採購2,00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和其他貨品,但最後在疫情衝擊下,僅兌現了其中58%。
美日達關稅協議 經濟學家:可能成韓台談判參考
美國與日本關稅談判達成協議,有經濟學家表示,美國調降對日本課徵關稅幅度至15%,可能成為韓國和台灣等其他亞洲經濟體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參考基準。美國總統川普昨天宣布與日本達成協議,對日本輸美商品課徵的關稅由原先的25%降至15%,日本則承諾在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並對美國商品開放市場。
路透社報導,新加坡星展集團(DBS Group)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Ma Tieying)表示,對日本來說,這項協議有助於減少與關稅有關的不確定性,15%關稅也可能成為韓國和台灣等其他亞洲經濟體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參考基準。馬鐵英認為,雖然消除關稅不確定性應有助於緩解對下半年經濟成長前景的疑慮,但揮之不去的政治和財政不確定性很可能會使日本央行對升息保持審慎態度。
東京明治安田綜合研究所經濟學家前田和孝指出,日本成功避免原先的25%關稅,汽車關稅也降至15%,對日本經濟是正面的結果,「這項協議有助降低衰退風險」。前田和孝分析,然而就政治而言,達成協議時機不甚理想,「如果(日本)首相石破茂在20日參議院選舉前敲定這項協議,或許會提振他政黨的表現」。
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亞太資深利率策略師紐納哈(Prashant Newnaha)評論,市場樂見美日達成貿易協議,認為這是正向的驚喜,不過川普要求日本開放農產品市場,這可能會在協議實施過程中面臨重大政治阻力,甚至進一步衝擊日本脆弱的政治局勢。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外匯策略師克里斯多福.黃(Christopher Wong,音譯)表示:「隨著日本關稅不確定性消除,我們將持續關注美元兌日圓匯率未來兩個風險:一是石破茂是否留任的政治風險;二是信用評等是否會改變,這取決於日本財政健康狀況。」
美方公佈協議概要,日本採購80億美元美國農産品
美國川普政府7月23日公佈了與日本的貿易磋商的協議概要。明確表示,日本方面在零關稅的最低市場準入(MA)白米框架內,把從美國進口的白米「立即增加75%」。其中還寫明,日本同意進口大豆和生物乙醇等價值80億美元的美國産品。
此次發佈的文件中評論稱,對美方來説,此次協議「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資訊,即日美同盟不僅是印太地區和平的基石,也是全球增長和技術創新的驅動力」。
關於川普政府定位為協議核心的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的資金額度,美方使用「投資工具」(investment vehicle)一詞,沒有詳細説明。日本政府表示,日方將設置基於政策性金融的貸款和貸款擔保等框架,擴大對美直接投資。
美方強調在決定資金用途時由美國主導,表示將投資能源基礎設施、晶片製造和研究、關鍵礦産、醫藥、造船等戰略領域。關於美國企業擴大進入日本市場的領域,列舉了農業與食品、能源、航空與國防、汽車。
![]() |
圍繞汽車領域,日本經濟財政再生相赤澤亮正表示,如果向日本進口已確保安全性的美國汽車,無需經過追加測試。在日本上路行駛所需的認證手續也將簡化。
在農業方面,概要中表示將增加最低市場準入白米的對美國産的配額,使進口增加75%。在目前最低市場準入白米的總量(77萬噸)中,約35萬噸為美國産白米。
如果增加75%,將達到約60萬噸。日本需要從僅次於美國産的大量進口的泰國産等之中,將一定配額分給美國産。在農産品方面,日本將購買共計80億美元的玉米、大豆、肥料、生物乙醇和可持續航空燃料(SAF)。
在航空和國防領域,包括波音公司的100架飛機在內,日本方面承諾購買美國製造的民用飛機。其中也包括已簽訂購買合同的飛機。還確認每年追加購買數十億美元的防衛裝備。關於阿拉斯加州的液化天然氣(LNG)開發,概要中表示「正在研究新的協定」,但並未提及實現的時間和細節。
延伸閱讀:
整理包/川普關稅風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政府跟時間賽跑做了什麼?
整理包/川普對等關稅 你家產品中鏢了嗎?查詢方法、豁免清單、政府支援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