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CBAM元年 明年啟動
為避免碳洩漏,台灣正規劃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環境部長彭啓明昨(24)日表示,今年研議產品碳排放量與試申報制度,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備相關法規後,正式啟動試申報,展開「台版CBAM元年」。
歐盟、英國、美國陸續釋出碳邊境調整機制修正方向與草案後,環境部也積極展開討論。環境部表示,目前正在與水泥、鋼鐵公會及相關部會、進口業者等單位討論,包含申報產品、碳排放量預設值、計算邊界等試申報細節,預計明年上半年制度完備相關法規後,正式啟動試申報,於2027年第1季申報2026年納管產品碳排放量。
由於CBAM有被視為其他國家貿易障礙的風險,環境部政務次長施文真表示,今年把這些法制作業的基本功完成之後,後續也會向WTO公開台版CBAM資訊,讓各國瞭解。
觀察國際情況,歐盟CBAM今年底將結束過渡期、2026年開始計費、2027年購買憑證繳納,英國CBAM也預計從2027年計費,2028年提交報告後直接繳稅。至於台版CBAM是否同樣也會在試申報兩年後開始繳費?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坦言「還沒那麼快」。
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表示,國際間CBAM制度,在過去這段時間有許多變化與進展,例如歐盟CBAM今年7月提出修正方向,預計將擴大涵蓋範圍至下游產品、健全反規避措施、明確電力排放計算規則等,台灣也會密切注意未來是否會涵蓋到鋼鐵、鋁密集型下游產品,避免影響我下游產業出口。
外界關注國內收取碳費,未來在歐盟CBAM的扣抵比例。蔡玲儀指出,今年環境部拜訪歐盟,也針對碳價扣抵等議題交流,歐盟雖訂有第三國已支付碳價預設值措施,但目前仍未有細節,彭啓明強調,絕對不會讓國內企業面臨與歐盟CBAM和碳費重複繳費的情況。
美國參議員提出最新版本《外國汙染費用法案》(FPFA),規劃針對來自碳排放強度較高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費用,目前正在參議院審議。美方FPFA草案暫定的納管行業包括鋼鐵、水泥、鋁、肥料、玻璃、氫氣、太陽能、電池原料等八大行業,環境部也會持續關注發展,留意是否對台灣鋼鐵、鋁、玻璃等行業產生影響。
延伸閱讀:
政府課徵進口水泥反傾銷稅 台泥回應了
針對財政部22日公告越南進口水泥課徵反傾銷稅,台泥指出,以公布的稅率來看,僅能部分縮小進口水泥與台灣本地生產水泥之間新台幣500至700元的價差,碳有價制度實施後,不公平競爭的現象只會持續擴大。
台泥還是肯定財政部與經濟部歷經一年多調查,最終認定越南進口水泥確有傾銷情事,且對國內產業有實質損害之虞,並正式公告課徵反傾銷稅。台泥認為,這項決定彰顯政府維護國內產業公平貿易環境的決心。
然而,台泥指出,本次課徵的反傾銷稅率(13.59%至23.20%)僅能部分縮小進口水泥與台灣本地生產水泥之間新台幣500至700元的價差,碳有價制度實施後,不公平競爭的現象只會持續擴大。
台泥認為,產業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體國民的福祉。台灣的經濟發展,除了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製造業更是吸納大量勞動力、支撐社會穩定的基石。
在討論產業是否需要受到保護時,不能只用產值高低來衡量。水泥、鋼鐵等高碳洩露產業集中在中部、南部、東部,涵蓋勞工人數非常廣大,顯見低碳轉型不僅是環境議題,更是攸關數十萬製造業勞工生計的公正轉型重大議題。
為維護本地勞工權益並促使國內外產業在公平的碳成本基礎上競爭,台泥再次呼籲,政府加速規劃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確保台灣產業在全球淨零趨勢下的公平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