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能源政策 不應全民埋單

                因國際油氣價格飆漲,傳出原擬繼續凍漲的電價,將從4月1日起小幅調漲,漲幅最高3%。

工總內鬨背後凸顯台灣產業界對於缺電和能源政策的憂心,且就在1年發生4次大停電,政府未拿出具體解決對策之際,如今再傳出4月起恐調漲電價,以當前嚴重扭曲的能源結構,這次調漲也許只是電價長線上漲的起點,全民終將為蔡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埋單。

過去在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下,台灣的電力已問題叢生,原以為透過台電、中油等國營事業吸收能源高漲成本等作法,便可將電價攀升問題向後拖延,但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氣候變遷議題再推上檯面,低碳排成為潮流,加上俄烏戰爭將國際原油價格一度推上每桶130美元高價,迫使過去鴕鳥心態的政府,終於要面對現實。

今年以來,油價飆上百美元已成常態,根據中央大學教授梁啟源的模型,油、氣及煤價如果維持2017年的水準,油價每桶55美元,氣價每百萬英熱單位10美元,煤價每公噸90.5美元,以政府的能源配比,至2025年電價將上漲33%。

若2025年油價漲到每桶85美元,電價將達到每度台幣5.1元,比目前的2.625元漲幅達94%。若油價漲到100美元,電價將達每度5.62元,漲幅飆114%。

2018年4月迄今,國內電價連續7次凍漲,其理由主要是能源價格平穩,以及受疫情影響走低,加上政府顧及衝擊民生消費,因而對物價也有抑制作用,但錯誤的能源政策讓原本美意打了折扣,未來民眾不僅擔心停電、也憂心漲價,苦吞惡果。

相關新聞

 主計總處22日公布失業統計指出,8月失業率升至3.45%,創近12個月最高,而「工時不足就業者」12.1萬人也寫今年來新高,...
「重慶台灣周-兩岸訊息通訊合作發展研討會」於本(9)月 16 日舉行,中、台雙方皆表示,兩岸就「汽車產業」網聯化、電動化、...
高雄資產專區7月才熱鬧開張,9月即迎來 金管會 的「聯合訪視」。據了解,檢查局與銀行局已陸續對進駐專區內15家銀行做「體檢」,重點直指「...
美國總統川普將H-1B工作簽證費用提高至10萬美元,新措施21日生效,許多科技巨擘緊急要求海外簽證持有員工返回美國。白宮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