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最新氣候報告 學者:減碳整體效益大於成本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公布最新評估報告。學者認為,減碳對經濟影響很小,且整體效益大於成本。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公布最新評估報告。學者認為,這份報告特別提到「需求面解方」,應從不同面向有積極作為;整體而言,減碳對經濟影響很小,且整體效益大於成本。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昨天夜間公布第六份評估報告(AR6)的第三工作組報告(WG3)。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天上午邀請專家學者,針對報告內容舉辦解析記者會。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表示,根據這份報告,如果以維持現有減量方案為基準,GDP會持續成長,2050年的GDP至少是2019年的兩倍。

蕭代基指出,若採用成本低於1噸100美元的減碳措施,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可降至2019年排放量的一半,對GDP的影響也僅較基準情境約低0.04至0.09個百分點,且這個評估尚未納入減緩氣候危機帶來的正面經濟效益,顯示減碳對經濟的影響很小,且整體而言效益大於成本。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提到,報告特意以專章討論「需求面解方」,並應加總所有需求面解方的措施,如綜合生活轉型、交通轉型、增加能源效率等不同面向的積極作為,將產生減排40%至70%的潛力。

趙家緯指出,面對工業轉型,提升物質效率與循環效率是達成零碳的關鍵,雖然零碳鋼鐵、零碳水泥的製造成本可能增加10%至15%,但影響不到1%的終端價格,應積極推動建築採用零碳建材。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助理教授鄭祖睿認為,台灣僅著重於汽機車的電動化目標,尚未提出針對貨車、物流業的去碳策略;他提到,台灣目前仍未將「物流」視為單獨的行業別,而是歸納在「運輸及倉儲業」,會難以提出針對產業的整體性配套措施與補助,可能造成轉型的困難。

相關新聞

鮑爾的謹慎基調反映了美聯準會正在努力應對的棘手經濟動態:他稱儘管失業率較低,但勞動力市場呈現出「奇怪的」疲軟跡象。 美聯準會主席傑羅姆·...
鮑爾已爲降低借貸成本鋪路,但就業、通膨數據可能成爲阻礙。 美聯準主席傑伊•鮑爾(Jay Powell)已爲美國央行下月降息掃清障礙。...
對人工智慧的質疑以及向之前不受歡迎的行業的輪動減緩了科技業的成長 在FED可能降息的前景,許多板塊:房地產公司、銀行、製造商等市場正在提振...
在中國政府 告知企業不要購買 輝達(Nvidia)為中國開發的一款AI晶片後,該公司正在叫停這種晶片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