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時報系、桃園縣政府共同主辦「颱風天.供水石在困難?」座談會

去年艾利颱風帶來強風豪雨,石門水庫集水區內流入大量泥砂,估計至少超過二千萬公噸的泥砂,也因此讓桃園縣境內自來水淨水場停擺,這樣的景像似乎有愈來愈嚴重,今年連續幾場豪大雨,又再度讓桃園近二百萬人經歷一場令人無法置信的「大雨天,停水天」窘境,馬莎颱風過境後,問題更形嚴重。
停水發生過後,這樣的問題似乎只有五分鐘熱度,社會又逐漸淡忘該如何徹底解決桃園缺水的老問題?而如果不痛下決心尋求根本解決之道,這樣的老問題,未來還是要不斷上演。

石門水庫是桃園地區唯一大水庫,每天供應近百萬公噸的自來水,雖然水庫開闢只有五十年,正值壯年之際,但卻已經顯現老態龍鍾,該如何讓石門水庫重拾生機,攸關桃園人能否徹底揮別缺水夢魘,緣此,時報文教基金會、中時報系以及桃園縣政府乃邀請學者專家,共同主辦「颱風天.供水石在困難?」座談會,為桃園尋找一個活水出路。

策畫:時報文教基金會

主持人:黃肇松(中國時報系總經理)

朱立倫(桃園縣長)

與談人:吳瑞賢(中大土木系教授)

曾迪華(中大環工所教授)

林正芳(台大環工所所長)

郭振泰(台大土木系教授)

張石角(地質專家)

李永展(文化大學教授)

陳伸賢(經濟部水利署長)

徐享崑(台灣省自來水公司董事長)

賴伯勳(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長)

黃肇松:在颱風過後舉辦這個座談會的用意,主要是希望如何徹底解決桃園地區的供水問題,以及如何結合政府與民間共同投入治水,讓桃園地區不再有缺水的夢魘。

桃園是國門,出國、回國一定要經過桃園,外國人到台灣來也必須先在桃園降落。另外,桃園也是國家高科技產值第一名的地方,產值超過一兆七千億元,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而這個地方每年颱風一來居然就會有缺水的夢魘!這個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講起來這也是國家的大事,不只是桃園一八○萬民眾的用水問題,所以桃園的治水問題,有國家甚至國際的意義,時報文教基金會、中國時報乃結合桃園縣政府,舉辦這一場座談會,不要颱風一走大家又忘了,即使今年颱風不再來,八、九個月之後還是要再面對。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