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企業轉型 環保署思考導入減碳投資抵減碳費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於2023年上路,環保署長張子敬認為,台廠應將CBAM視為契機,藉此調整產品體質,台灣也應盡速制訂碳定價機制,不排除思考導入投資抵減精神在碳費制度。

三三會今天舉行7月份例會,由理事長許勝雄主持,邀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長張子敬進行線上專體演講,主題為「面對氣候變遷 台灣的挑戰與機會」。

許勝雄開場致詞時表示,台灣前段時間缺水、缺電,促使大眾重視氣候變遷議題,加上4月22日全球領袖視訊氣候峰會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共識,歐盟也將採取碳關稅機制等,國內減碳工作能否落實將十分關鍵。

張子敬在演講中提到,以往談及環境保護時,人們總會認為與經濟發展互相衝突,但隨著這些年與業界交流,「產業負責人跟我談的都是他們怎麼推動永續發展」,顯示公私部門協力推進低碳產業為當務之急。

張子敬表示,國內減碳目標是2050碳排放降至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目前第一階段管制目標已達到,意即2019已回復到2005年排放水準。

不過,仍面臨兩個挑戰,一是跟上世界趨勢,落實2050年淨零排放;二是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讓國內產業得以在兼顧減碳的情況下,健全發展。

張子敬指出,歐盟碳關稅制度對出口導向的台灣影響較大,CBAM預計2023年逐步試行,2026年正式實施,初期適用進口產業有鋼鐵、鋁、水泥、肥料、電力等碳洩漏風險高的產業。

他表示,因應CBAM實施壓力,建議國內碳定價應儘速實施,與其讓其他國家課徵,不如在國內徵收;預計在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增訂碳費機制,而未來收取的碳費將專款專用,以降低產品含碳量為目標,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

不過,張子敬強調,台灣在世界減碳潮流裡的表現已具有一定成果,即便歐盟課徵碳稅,「對我國產品競爭是否絕對不利,也不一定」,應將CBAM視為契機,藉此調整國內產品體質,以低碳為發展指標。

針對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張子敬表示,台灣目前主要能源為化石燃料,因此發展「去碳能源」十足關鍵,應積極研發去碳電力,例如地熱、風電、氫能等;另須加大力道執行產業循環經濟、淨零建築、綠色運輸,以及碳捕捉、封存、再利用技術,並適度透過修法加以推動。

此外,張子敬接受三三會會員提問時表示,假設未來真能實施碳費制度,也可嘗試發揮「投資抵減」精神,由企業提出減碳投資計畫,若有落實,即可抵減碳費;由於相關機制牽涉國際貿易層面,因此也會與經貿部門研商。

相關新聞

針對有民眾的保單被視為資產,遭到法院強制執行,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昨日在立院財委會主張,屬於人身安全的保障型保單,像是健康險或醫療險,...
  台積電不僅配合台電的電力調度,對於吃緊的水情也要超前部署。由於桃竹苗及台中地區水情燈號均亮「提醒綠燈」,台積電竹、中、...
五二○在即,賴政府的財經內閣人事大致底定,未獲得續任的金管會主委 黃天牧 昨天表示,在五二○之前說「如釋重負」還太早,...
桃園 石門水庫 蓄水率跌破3成,就連寶山、寶二水庫都逼近2021年全台旱災後新低點,水情再次拉警報,讓 竹科 陷入缺水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