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據《台經院》社論指出,為減緩地球暖化,改善氣候緊急狀態,各國政府皆應積極採取各項減碳措施,截至2020年年底已有125個國家提供2050年淨零排放之目標。不過政治領導人經常宣布長期施政口號,短期卻難有實際作為。民間部門為達到年度績效表現,強調ESG的重要性,反而在節能減碳的實際作為上提供了巨大的貢獻。

台灣西部空品連續數日亮起紅色警示,中南部縣市的細懸浮微粒(PM2.5)尤其嚴重。醫師蘇偉碩今(8日)批評政府未積極改善空污,國際研究指出,PM2.5年均值每上升10μg/m3 (微克/立方公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將提高3.4%,空污正在殘害兒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證實,透過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取得廿幾萬劑AZ(AstraZeneca)疫苗,如果二月底到貨,三月就可接種。不過,南非卻以該疫苗對南非變種病毒的保護力不足而暫停該疫苗接種計畫,國內專家預估台灣民眾接種AZ疫苗的效果可能也不理想。

《金融時報》報導,疫情導致消費電子行業對晶片的需求激增,晶片製造商應接不暇導致汽車行業又一次遭遇晶片供應危機。德國汽車製造商如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和福斯集團旗下的保時捷,正考慮建立半導體庫存,以防往後再發生車用晶片缺貨、造成組裝廠被迫停工減產的危機。此舉可能促使汽車業全面改革已採用數十年的即時生產供應鏈,該體系的設計是減少庫存以降低資金壓力。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薛琦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最近新台幣走強,在央行理事會引起有關「荷蘭病」的討論。其實台灣在三十多年前也得過一次嚴重的荷蘭病,但治愈後體質更佳,值得一述。

世博國際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周延鵬日前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指出,台灣因為沒有決心投資人才和技術,多數企業擁有的專利權都是「沒有牙齒的紙老虎」;近30年來的兩岸技術交流,台灣就像被一層層扒光衣服般,未將自己的技術戰略武裝好,也難以從中獲取商業利益。

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後,台美首場經濟對話今(5)日在經濟部、駐美代表處及AIT主辦下今(5)日上午登場,雙方除談半導體供應鏈、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FTA(自由貿易協定),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美方企業多次提到台灣在營業秘密保護方面做得非常好,美國知名大廠康寧公司(GLW-US) 更提到,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讓他們一直加碼投資台灣。

新華社報導,在明日出版的「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文章「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該文強調中國大陸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