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者按: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兩年,除了顯而易見的經濟損失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5日也表示,因為COVID-19疫情,學校關閉遠距上課,缺乏同儕互動等情形,已讓全球兒童在身心發展與教育上,蒙受「幾乎無法彌補的」損失。

編按:中國積極發展數位人民幣,不僅為了全面掌握貨幣流通,也希望突破美元國際霸權的地位,將透過中國即將舉辦的冬季奧運,試驗數位人民幣跨境支付的效果。

編按:在中國政府推行共同富裕與監管風暴,中國政府將介入民營電子支付市場,試圖打破過去的壟斷。大陸網路巨擘騰訊以行動響應官方政策,以微信支付配合正式上線的數位人民幣支付,並宣布將在未來三年中,斥資補貼中小商家。 當前騰訊動作頻頻,繼2021年諸多響應共同富裕以及網路監管等措施後,又在近期接連減持其投資的兩大網路企業京東、Sea,引發市場關注。

編按:近日外媒指出,美聯儲為維持美元的霸主地位,首次展開央行數位貨幣推公開辯論,然,中國央行研究數位人民幣將近10年了,2020年8月率先於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試點應用,加速他國『去美元』的重要途徑,針對數位人民幣的跨境貿易與支付發展,台灣應正視衝擊,適應變局。

梁國源撰文,從中概股的 VIE 架構不保、行業監管不斷擴大、加強監管的因素、成長與風險調控、拆解社會問題地雷、「共同富裕」政策及美股阿里巴巴與中國阿里巴巴的差異等六大面向,分析中國加強行業監管的政經意涵。

《金融時報》報導,歐洲央行拒絕加快收緊貨幣政策,歐洲央行主席克莉絲蒂娜·拉加德拒絕了要求歐洲央行比原計劃更快收緊貨幣政策以應對創紀錄通脹的呼籲,稱該行「完全有理由」不像美聯儲那樣「迅速或堅決地採取行動」。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國際經濟學教授克莉絲汀•福布斯,曾經是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於《金融時報》撰文籲西方央行應大力「縮表」,利用央行資產負債表對抗通脹、同時支持新一輪均衡發展和可持續的復甦。

編者按: 在人人幾乎都能讀大學的時代,大學課程除了專業科目外,學生也能夠自由選修各項課程;但根據網路統計,多數人認為必修中的「國文」,對畢業後發展毫無用武之地。而台灣大學近日也舉行國文改革公聽會,學生會提案廢除大學國文必修,改列通識課程。引發相關討論,到底大學是職業的前哨站,還是培育人文文化思維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