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正在出訪台灣、日本等地會見亞洲客戶和供應商,包括台積電在內,基辛格將再度拜訪台灣,將會與台積電代表會面,企圖重振受到全球疫情和地緣政治衝突影響的半導體產業。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公布最新評估報告。學者認為,減碳對經濟影響很小,且整體效益大於成本。

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指出,去中心化成為全球新趨勢,未來世界的贏家將是那些懂得全球布局、策略聯盟、平台打造、資源整合的企業,如美國邀請聯電赴底特律設廠、鴻海打造MIH平台,徹底改變商業模式,台灣才能在新經濟潮流中勝出。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強調,美國無意與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經濟體脫鉤,重申拜登政策重點,正在尋求重新調整與中國間的經貿關係,以解決供應鏈等問題。不排除向中國提出更多新工具來解決貿易不公的情形。

《日經》報導,21世紀型石油危機與70年代時的不同,野村綜合研究所的經濟學家木內登英指出,1970年代已開發國家的潛在增長率較高,處於容易發生價格持續上漲的經濟環境;另外,以越南戰爭和冷戰等為背景的美國政府支出增加帶來財政赤字擴大,導致貿易逆差,進而使美元流向海外。這成為在結構上持續推高美元計價的商品行情的因素。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等非加盟主要産油國組成的「OPEC+」從實質意義上維持了現有的階段性原油增産計劃。十分重視與進攻烏克蘭和美歐産生對立的俄羅斯的合作框架,並未進行美歐之前所期待的大幅追加增産。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遭國際制裁,促使油價飆升。登政府考慮從戰略石油儲備(SPR)每日釋出100萬桶,為期數個月,藉以降低油價。 知情人士說,總釋放量可能高達1.8億桶。

CNBC本周對當前市場面臨的頭號威脅進行調查,46%受訪者直指是聯準會政策失當,恐怕會擾亂多頭市場。33%認為美國通膨飆升是最大威脅,11%則把矛頭指向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另外6%點名美中關係緊張,4%說是疫情再起。